
株洲高新區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主引擎,以“項目攻堅年”活動為主抓手,以項目建設為主陣地,大力推進園區“去行政化”改革,加快優化部門職能職責,有效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項目服務體系,讓項目運行更加高效、干事創業更具活力、營商環境更有溫度。
在項目服務上做“加法”,持續提升服務質效。圍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服務體制機制改革,株洲高新區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招聘14名政府雇員,按照“一個項目、一名專員負責到底,一個項目、一圖統籌時間節點推進,一個項目、一套資料規范報建歸檔”的原則,提供從項目簽約到個性化全生命周期的貼身服務,對企業注冊、立項、環評、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指導,形成規范化、標準化的促建流程。構建“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項目建設服務模式,針對審批事項所需材料、要件等,主動告知項目方,讓企業提前著手準備資料,同時變“被動坐等”為“主動上門”,通過電話預約、上門攬件、幫辦代辦等服務方式,解決企業跨層級辦事業務流程不清、跨部門溝通不暢、跨時段服務延時等問題,讓企業足不出戶享受全天候響應服務。
在審批流程上做“減法”,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優化流程,壓縮審批環節和時限,精簡審批資料,建立更加科學、便捷、高效的項目建設審批機制,推動項目建設類政務審批流程的優化再造和標準化建設。全面梳理各職能部門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事項,將同一部門實施的內容相近或屬于同一辦理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個審批事項;推行審批服務事項“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模式,在核心要件齊全的情況下,優先予以審查或提前進入下一審批環節;并聯推進對土地要素保障、技術審查和相關行政審批事項,具體節點統一辦理審查備案。大幅削減重復和不必要的申報材料,制定“一張表單”示范文本,打通部門信息壁壘,不同審批部門共享材料,前置環節審批結果全程共享,實現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
在運行體系上做“乘法”,充分釋放改革效應。設立株洲高新區項目服務局,成立株洲高新區、天元區項目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天元區委書記擔任組長的項目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授權,項目服務局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全區項目建設全過程,協調調度全區20余個項目建設相關部門,全力做好土地、資金、審批、配套等要素保障,充分釋放體制機制改革的乘法效應。自主設計研發項目服務管理平臺,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統籌全區項目建設情況的信息系統,在實現一圖統攬空間規劃、一圖統管項目流程、一圖統籌流程進度、一圖告之審批要求的基礎上,發揮平臺信息共享、數據分析、預警提示功能,與各職能部門共享全區項目基本情況,為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升級提供數據支撐,對臨期、超時審批事項推送預警信息,讓平臺在不斷使用和運行中更加務實高效管用。
在解決問題上做“除法”,最快加速助企紓困。建立問題交辦和會商機制,通過企業反映、領導交辦、工作人員日常收集以及系統預警等渠道全面收集問題,并將問題分為項目服務專員協調類、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商協調類、提請分管區領導專題調度協調類、提請區主要領導部署類以及提請市級層面協調類五類,實行“銷號制”管理,一般性問題由項目服務專員現場協調解決,急難型、復雜型、歷史遺留型等問題按照難度和職責權限,由項目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召開項目服務調度會予以交辦或提級解決,通過解決一個問題帶動解決一類問題。
株洲高新區按照國家關于開發區改革創新有關要求,順勢而為,創新求變,堅定不移抓項目、優服務、促發展,打造了項目服務“升級版”,跑出了項目建設“加速度”。2023年,株洲高新區新增幫代辦項目30個,同比增長76%,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問題290個,項目審批環節、報建審批材料、審批時限分別壓減11%、12%、56%,推動41個重點項目開工、44個重點項目竣工,打造了菲仕綠能項目24小時取得施工許可證、諾天項目“拿地即開工”、德智新材項目“竣工即交證”、鉆石切削項目“五天四證”竣工投產、宏工項目12個月內完成竣工投產等標桿項目。
責編:萬茜玥
初審:萬茜玥 二審:唐夢君 終審:吳丹
來源:中共株洲市天元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