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株洲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村社共建”暨“迎端午·送溫暖”活動在天元區群豐鎮新塘社區舉行。
活動中,相關領導為“株洲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創新實踐基地”舉行了揭牌儀式。株洲市常德商會、岳陽商會等17家社會組織與新塘社區簽訂《村社共建意向書》。
鄉村振興,社會組織如何助力?居民蘭女士告訴記者,自家以及社區眾多農戶種植了西紅柿、辣椒等,產量多卻沒有渠道出售?,F在眾多社會組織和社區簽了協議,這些社會組織以“以購代捐”“以購代幫”等方式采購農產品,大大緩解了農戶的銷售壓力,拓寬了銷售渠道。
?
記者在《村社共建意向書》中看到,除了上述的“消費幫扶”方式外,還有“結對幫扶助振興”“公益品牌助振興”“五個聯建助振興”“技術輸出助振興”等方式。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市民政局發起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紅滿株洲·牽手計劃”活動,旨在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挖掘社會組織潛力,形成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合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目前,我市已在蘆淞區龍鳳庵村、醴陵市新聯村、石峰區龍頭鋪街道三搭橋社區掛牌“株洲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創新實踐基地”。今年年內,我市剩余的五個縣區,都將掛牌“株洲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創新實踐基地”。
近年來,我市共有1000余家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來,開展了1300余場鄉村振興主題活動,共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受益人數達38萬余人。
責編:周陽
初審:周陽 二審:唐圓圓 終審:吳丹
來源:株洲日報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