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十年來,我讀書寫作之余,解乏的主要方式是寫毛筆字和畫國畫,故自稱為書畫票友。畫畫又鐘情于花鳥畫,胡涂亂抹,無非是自娛自樂。人入老境,常畫的居然是牽牛花。
牽牛花不是名花,平平凡凡,夏秋之間隨處可見,其色有紅、紫、藍、白幾種,其形如朝天而吹的喇叭,故又稱之為喇叭花。牽牛花朝開而暮收,到第二天早晨,又有許多花苞迎日而綻放。個體生命的消殞,無礙群體生命的輝煌呈現(xiàn),讓人感動并生發(fā)敬意。
牽牛花可以家種,從野外連根挖來,安排幾根竹棍或是一段籬笆,引藤而上,花便開得滿架都是,在鄉(xiāng)下這是常見的景致。我在畫上便題詩為:“喚起犁耙喊醒霞,喇叭聲繞竹籬笆。天香國色洛陽貴,君在尋常百姓家。”洛陽牡丹艷甲天下,姚紅魏紫視為國色天香,可尋常人家如何消受這份高貴?而牽牛花,才是最具草根情懷的。它懂得感恩主人扶持的美意,報之以破曉而開,似有金屬之聲迸出。
野外的牽牛花,無人供以籬笆、花架,亦無怨無悔,自強不息,不避亂石、荊棘滿地爬行,甘于忍辱負重,藤上的花朵挺身而立,儼然是不忘初心的吹號者,吹出滿天的霞光。
出自湖南湘潭農(nóng)家的齊白石,就特別愛畫牽牛花,以寄托他一腔稠釅的鄉(xiāng)愁,引發(fā)他許多綺麗的記憶。牽牛花的“牽牛”二字,讓他想起天上的牽牛星,想起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進而想起他的青春往事。他在畫上曾題這樣的兩句詩:“用汝牽牛鵲橋過,那時兩鬢卻無霜。”
到了晚年,齊白石喜歡畫稱之為“老少年”的雁來紅,喜歡畫秋霜紅葉,還喜歡畫牽牛花,為的是鼓勵自己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與時間抗爭,樂觀向上。他題畫的詩曰:“夏秋開花,東風長藤。可怨西風,莫忘春恩。”意思是說牽牛花雖有西風暮秋之嘆,但深根還在,不忘春恩,明春又會變得生機勃勃。
牽牛花,是充滿朝氣的花,又是寓意美麗愛情的花!
早些日子,一位年過古稀的老友,喪偶獨居多年,又不想去麻煩已成家的兒女。他將老房子重新裝修,囑我畫一幅牽牛花以便懸之于壁。畫好后,我題了一首詩:“連理忽成一莖孤,兒孫雖孝愛單居。夏秋花發(fā)溪橋畔,可有紅娘牽線乎?”意在祝福他找個好老伴,重開愛情之花,歡歡喜喜度過夕陽紅的好歲月。
齊白石畫牽牛花,以墨畫葉,花則為猩紅色,是他晚年創(chuàng)格“紅花墨葉”的經(jīng)典畫法。我想象他在畫火紅的牽牛花時,為的是“猩紅不惜傾升斗,也叫鬢白染醉霞”,何等的精神!
責編:周媛
初審:王珈 二審:唐劍華 終審:夏義鳳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