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已有資源稟賦條件下,如何實現技術水平的更迭、突破?在已取得創新成果后,又如何將其快速應用轉化?株洲高新區給出答案——項目。
株洲高新區積極承擔湖南省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制項目以及株洲市“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與此同時,加大項目建設、招引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通過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促推創新成果快速轉化,釋放強勁動能。
緊抓科技創新“密碼”
承擔多個技術攻關項目
近期,由時代新材牽頭承擔的2023年湖南省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制項目“特種裝備用先進復合材料動力葉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傳來好消息,已圓滿完成攻關任務。該項目旨在攻克先進復合材料動力葉片關鍵技術,協同支撐我國風電葉片技術領先領跑,有效帶動我省高性能碳纖維工程化應用。
像這樣的重大技術項目,在株洲高新區還有很多。
株洲麥格米特電氣有限責任公司“電潛螺桿泵長距離傳輸智能控制系統技術攻關”、湖南國磁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非晶材料的未來航空電驅系統技術攻關”、湖南中焱新能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外場環境下新能源退役電池物理再生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均入選株洲市“十大技術攻關項目”。
“拆開、剝離,恢復活性……我們瞄準下一代前沿科技,采用物理再生修復技術,相比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的破碎回收,可實現退役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的完整修復,工藝周期更短,效率更高,更環保。”中焱新能的創始人文焱立說,廢舊電池物理剝離后的正極材料修復電容量指標,能恢復到正常電池98%以上,循環次數電容量衰減測試指標滿足正常電池標準要求,可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儲能等多種領域。
“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密碼’,勇于在省市重大技術項目突破任務中‘揭榜掛帥’。”株洲高新區雙創中心負責人魯賢君表示,這不僅彰顯了株洲高新區企業深厚的科研實力,更體現了該區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使命擔當。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成果轉化不斷提速
今年以來,株洲高新區一大批新項目或開建、或投產。新項目往往運用的都是最新的技術成果。因此,眾多項目成為該區加快創新成果轉化速度的最佳載體。
湖南維尚科技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的“功率半導體用氮化硅基板燒結裝備研制”項目,開發用于功率半導體用氮化硅基板燒結裝備,設備實現高穩定性、高人性化、低維護,采用非接觸式高溫測量、真空系統過濾保護、獨特尾氣處理設計。公司副總經理陳龍富說:“設備可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電子電器半導體等領域。”
“CVD 涂層工藝理論設計與開發應用、超低溫用鈉離子電池的開發、固態電解質及固態電池開發、礦山填埋數字孿生系統開發項目……”記者從株洲高新區雙創中心定期更新的“高校成果轉化項目清單”中看到,一批批前沿的、有潛力的項目正在加速轉化。
株洲905基地項目、藍普視訊顯示技術產業園、阿諾集團株洲刀片產業園、歐科億切削工具產業園……眾多項目承載著最新技術成果,它們紛紛開建、投產,為株洲高新區技術成果轉化不斷提速。
截至目前,株洲高新區累計引進孵化各類創新主體86個,其中引進中信鴻聯九五信息產業基地、智能化數控機床刀具科技型企業項目17個,創新孵化項目49個,其中工業軟件項目16個。孵化中南大學高溫合金、湖南工業大學非標智能裝備、異形硬質合金部件制備等高校成果轉化項目20個。
匯聚眾多“小巨人”企業
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
“良好的產業生態,才是干企業的最好小氣候。”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天元區委書記鄔凌云說,株洲高新區積累了深厚的產業資源、建立了完善的產業生態,并形成了巨大的名片效應、品牌效應,迸發出蓬勃的生機,讓高新區宛如一片能不斷孕育企業發展、催生創新項目的雨林。
積極布局風、光、儲、氫新能源產業,以時代新材風電葉片、中車株機風力發電機組為代表的風電產品銷量全國領先;搶先構筑數字經濟底座,建成全省首個工業軟件園——天元工業軟件園;打造全市綠色低碳產業“新名片”,建設電力新能源與裝備特色產業園,引導新能源企業集聚發展;發力低空經濟,全國首個“無人機+北斗”低空綜合服務中心開展常態化運營……株洲高新區新質生產力不斷彰顯,衍生出的未來產業賽道越來越多。
“小而精”“小而強”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最能展現一個地區的創新氛圍與發展活力。目前,株洲高新區擁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61家,其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56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15家,構成了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為主干、國家級企業為龍頭的良好梯度培育格局,領跑全省。德智新材、瑞德爾、宏大高分子等40余家企業的主導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關鍵領域補短板。
以項目引領技術突破,以項目承載成果轉化,完善的產業體系催生新生態、新技術,株洲高新區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上,振翅奮飛!
責編:謝曉強
初審:謝曉強 二審:陳婉玲 終審:吳丹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