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
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扎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摘自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的講話
【事】
株洲日報訊(全媒體記者/王娜 通訊員/郭淑珍) 這幾天,在天元區嵩山路街道27區農民新村,村民易必軍正張羅著過年物資。這是他拿到不動產權證后的第一個農歷新年。他說,要給家好好布置一番,全家熱熱鬧鬧地過。
宅基地上房屋,容納村民擁有其屋的樸素夢想。如今,農村村民也能像城鎮居民一樣拿到“大紅本”,這背后,要得益于《關于解決市區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西園商業廣場等商業項目業主現場領取不動產權證。記者 王娜 攝
去年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指導意見》,旨在立足已有經驗,將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拓展至農村宅基地、工業和商業項目等重點領域,力爭解決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問題。
就拿27區農民新村來說,該村是一個城中村,2001年,村民在原住地拆遷后,搬至此處。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年,該村村民建房時,由于缺乏用地、規劃、竣工等材料,20多年來一直未能辦理不動產權證書。
由此,市化解辦依據《指導意見》,將其納入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范圍,并與天元區人民政府多次對接,通過優化簡化程序,在完善用地、規劃、質量驗收等必要手續后,最終讓這里60戶村民拿到了“紅本本”。
不僅是宅基地,《指導意見》還首次涉及工業項目、商業項目等領域。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前期調研時發現:在工業項目領域,存在用地手續不完善、未通過規劃許可、未通過竣工驗收備案等共性問題;在商業項目領域,則多堵在開發商環節,存在其為了加快建設而出現的立項、規劃、工程開工建設手續不齊全等諸多問題。
摸清問題的來龍去脈,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制約發展的問題逐個擊破。去年3月,株洲成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株洲長遠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工業項目拿到了久盼的不動產權證,而西園商業廣場等商業項目的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也得到解決。
▲西園商業廣場等商業項目業主現場領取不動產權證。記者 王娜 攝
聚焦“登記難”問題,“幸福株洲”故事不斷延續。2024年,全市累計摸排不動產“登記難”問題9640個,均已全部解決,完成率為100%。其中,“保交樓”項目中,解決不動產“登記難”問題7328個。全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已經實現商品房、老舊小區、農村宅基地、工業、商業等5大領域的全新升級,措施力度和化解成效均位居全省前列。
【釋】
何為幸福感?是群眾“一屋多人三餐四季”的樸素夢想,是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的樸實愿望,而一張“紅本本”,亦是這種幸福感的具象化。
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說起原因千萬條,歸根到底還是服務老百姓這一條。不能讓群眾為“歷史遺留問題”買單。此前,針對此問題,許多城市多有嘗試,株洲亦是如此。
《指導意見》仔細分析株洲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各領域特點,分門別類,對癥下藥,協調部門共同解決,讓不動產登記從“行使部門權力”變成“保護公民權利”,進一步簡政放權,推動“放管服”改革,既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之上策,更是避免新的“辦證難”產生的治本之術。
責編:周媛
初審:周媛 二審:周媛 終審:李珈名
來源:株洲新聞網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