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春雨綿綿的日子,我來到炎陵縣,參觀紅軍標語博物館。暗紅色的博物館大門四方端正,棱角分明,高大雄偉,頗有氣勢。據介紹,該主題博物館全國獨此一家。
炎陵縣是革命老區,是全國遺存紅軍標語最多的縣。上世紀50年代普查時統計顯示,標語數量達10106條;2000年后館藏的標語還有339條。博物館展出的標語,有的已字跡模糊,有的斑駁滄桑。穿過歷史的煙云,我仿佛看見紅軍戰士在土墻上刷著標語,仿佛聽到紅軍戰士打著快板向群眾宣傳黨的綱領。
紅色標語是一種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宣傳方式。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很簡單的一些標語、圖畫和演講,使得農民如同每個都進過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紅軍每到一處就見縫插針地在墻壁上門板上書寫標語,揭露軍閥和土豪劣紳的罪惡本質,宣傳革命的道理,宣傳黨的性質、綱領和政策。
紅軍書寫的標語,有的簡單樸素,直接了當:“打土豪,分田地,救窮人!”“分配土豪的糧食衣服給窮人!”有的別出心裁,幽默風趣,如把“國民匪黨”四個字組成一條狗的模樣。從字體上看,有的標語寫得歪歪扭扭,還有錯別字,但有的標語卻寫得龍飛鳳舞蒼勁有力,頗有書法家的風范,可見書寫標語的紅軍戰士文化水平有相當大的差異。
紅軍標語博物館是學習黨史的好課堂。那一條條生動的標語寫于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圍剿”時期。敵強我弱,那時候正是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時期。紅軍中的某些領導人產生了“紅旗能夠打多久”的疑問。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論斷,為全黨全軍指明了方向。
紅軍標語記載著當年受壓迫勞苦大眾的吶喊,記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紅軍這支正義之師從南打到北,再從北打到南,星星之火,燎原全中國。流連在斑駁模糊的紅軍標語之間,心靈受到洗禮,思想得到升華。牢記黨的初心,我們才能永葆革命青春,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責編:周媛
初審:周媛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