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細則(試行)》出臺
市民在體驗乘坐智能網聯汽車。通訊員 供圖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李逸峰
近日,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等7部門聯合制定的《株洲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管理細則》)出臺。這意味著,我市面向社會開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全力打造“北斗+智能網聯汽車”標桿場景。
為什么要開放?
充分對接國家政策和產業發展需求
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測試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超32000公里,測試里程超1.2億公里。
株洲作為全國首批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肩負著推進北斗技術融合創新的重要使命。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邁入高級別自動駕駛應用新階段,打造“北斗+智能網聯汽車”標桿場景,將有效推動北斗技術從行業應用向大眾消費領域延伸,輻射帶動我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我市汽車產業基礎較好,電力新能源與裝備制造(含汽車)產業鏈集聚企業超670家。借鑒其他地區實踐經驗,亟須通過實施細則明確我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等管理流程、責任認定機制及數據安全規范,為企業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指南,填補地方監管制度空白。
充分吸收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前期,我市相關職能部門赴長沙、武漢、廣州等地開展專題調研,重點學習借鑒廣州、深圳等地風險防控機制,細化制定交通事故處理規范。同時,支持新場景應用探索,放大株洲“北斗+智能網聯”特色,優先審批北斗規模化應用項目,支持功能型無人車以及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等車輛的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探索。
今年4月底,《管理細則》形成征求意見稿后,按分類分層多渠道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經過14輪反復修改完善,最終形成試行稿。
如何開放?
分階段動態開放
體現差異化特色
《管理細則》堅持“安全第一、重在測試、鼓勵多元發展”的主基調,共有15章78條10個附件,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在管理架構方面,明確市聯席會議為全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發展應用的管理協調機構,第三方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專家委員會提供技術評審。在分級準入方面,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分為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三個遞進式階段,每個階段明確車輛、主體、駕駛員準入條件,明確安全性自我申明和臨時行駛車號牌申請流程。在特色場景支持方面,開放全時段、遠程駕駛、高速公路等特殊場景測試與應用,明確特殊場景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的進階要求。在全流程監管方面,線上數據實時接入監管平臺,要求車輛記錄事故前90秒和后30秒數據,線下明確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和事故責任處理。
相較于長沙、武漢、廣州等地管理細則,我市《管理細則》在安全規范與創新突破方面有四大差異化特色:一是構建全域測試場景體系。依托“三同”(車輛類型、自動駕駛系統及配套設施設備一致)互認原則及階梯式寬松準入機制,降低企業在株申請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的門檻,充分發揮我市作為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的政策優勢,助力打造全國最佳北斗全空間自動駕駛公共測試場。二是推行包容創新監管模式。針對遠程駕駛等新興應用場景及特殊車型(包括無人配送、無人環衛等功能型無人車),設立專項支持條款,設置北斗應用優先審批機制,強化制度靈活性。三是實施場景化資質分級管理。將全時段、遠程駕駛、高速公路等高風險場景獨立成章,差異化設置準入標準,便于企業根據實際需求精準匹配測試或應用場景,提升政策適配性。四是系統強化安全保障體系。采用分階段動態開放策略逐步拓展測試道路范圍,增設數據安全與網絡安全管理專章,構建覆蓋測試與應用全流程的風險防控機制。
如何測試與應用?
首期劃定20條測試道路已發放50張臨時牌照
按照《管理細則》規定,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含示范運營)主體申請在測試區進行道路測試或示范應用(含示范運營)的,需取得自動駕駛開放道路臨時行駛車輛號牌。臨時行駛車輛號牌規定的行駛區域,應當根據安全性自我聲明載明的路段、區域合理限定,有效期不超過安全性自我聲明載明的測試、示范周期。
經過交警、車管所等部門共同審核,我市首批共50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臨時牌照日前順利發放。同時,根據株洲市第一期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清單,我市將在天元區核心區域劃定株洲大道、泰山路、黃河北路、西環路、動力谷大道等20條道路作為測試道路,里程總計63.9公里,供5臺智能網聯汽車開展測試。
責編:殷娜娜
一審:易斌
二審:殷娜娜
三審:吳丹
來源:株洲日報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