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患排查是安全生產的重要防線,而建立健全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正是激活這道防線的關鍵舉措。為深入貫徹《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天元區近年來穩步推進相關機制落地,以物質與精神雙重激勵,引導企業從業人員主動發現、及時報告身邊的事故隱患。
制度實施以來,轄區內廣大企業積極響應、主動實踐,為安全生產注入了新的動力。那么,這一制度究竟給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哪些具體變化?又如何影響著從業人員的日常操作與安全意識?接下來,讓我們聽聽幾位企業代表的真實感受與實踐心得。
1、湖南特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兼職安全員-辜佩佩
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的實施讓安全員的工作從“單打獨斗”走向了“協調共治”,安全員個人精力始終有限,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幫助安全的工作由“個人”向“全員”推進,讓安全工作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
多數安全事故的發生,并非企業沒有安全管理,而是由于現場的隱患未被及時發現、消除。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是獎勵機制與企業安全文化的融合,使每一位員工都參與到安全治理工作中——對安全隱患“早發現、早報告、同治理”,共同成為安全防線的構建者。
2、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設備工程師-資新文
過去設備安全隱患主要依賴月度巡檢,事故隱患內部獎勵制度實施后,生產線員工主動上報隱患數量同比提升240%。如上周三名裝配工同時報告同一臺舉升機液壓管滲漏,這種多“雙眼睛盯安全”的模式,使設備故障率下降35%。
為提升安全隱患提報效能我司配套開發的“安全隱患隨手拍”二維碼,實現隱患上報、處理的全流程數字化。通過公開透明兌現獎勵,樹立公信力,讓員工真切感受到安全價值與企業發展的雙向奔赴。
員工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例如,焊裝車間操作工發現沖床防護光欄松動并及時上報,避免了機械傷害風險,獲得獎勵后進一步帶動了全員積極性。這種“全員共治”模式不僅提升了隱患整改效率,更培育了“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文化氛圍。
3、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河西制劑車間主任-龔雪姣
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的實施讓車間員工從“怕擔責” 到“愿發聲”,安全成了“自家事”。制度落地前,車間的隱患報告多是“被動觸發”,比如上級、專項檢查等發現,員工自主上報隱患較少。而現在,建立了隱患“發現-報告-整改-獎勵”閉環機制,員工愿意主動識別身邊的不安全行為、設備缺陷等,雖然發現隱患比之前多了很多,但是其中80%都是能當場整改的小隱患,這樣也避免了小問題拖成大麻煩。
海因里希法則也?指出每1起重傷及以上事故的背后,往往潛藏著29起輕傷事故,以及300個亟待排查的隱患或違章行為,自從出臺了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后,員工積極發現隱患并及時上報,生產現場的隱患都得到了有效治理,大大減少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4、株洲市華龍特種氣體有限公司-安全總監-肖開球
《事故隱患舉報和獎勵制度》的實施,更進一步調動員工的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積極性,使員工從過去的被動進行隱患排查逐步轉變為主動參與隱患排查,并且會對排查出來的問題會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見和整改措施,主動完成一些隱患整改工作(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整改都有相應的獎勵);也使員工更愿意報告現場的違章行為,加強了違章監管力度,有效地減少了違章行為的出現。
事故三要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隱患舉報和獎勵制度》對安全管理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充分調動起一線員工安全管理的積極性,更早地發現事故隱患并積極整改,員工互相監督、減少違章行為,讓企業的發展更安全!
5、株洲鉆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機夾焊接刀片事業部專職安全管理員-宋宇杰
在安全管理中我們常說:風險在一線,隱患在基層。那么安全管理的成敗就在于基層的“最后一公里”。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讓事業部的安全管理從以往的“自上而下、下有回避”的模式創新到“自下而上,上有激勵”的新局面,讓基層面對安全管理時從“有過”變成了“有功”,這種安全管理文化正在逐步影響著我們員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持之以恒,就會形成我們安全管理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驅動力,也是我們安全員最渴望的管理方式。
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基層員工最熟悉風險、最接近隱患,我們只有調動他們積極性、相信他們的智慧、讓他們說話,這樣就能讓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控工作真正的落實落地,使我們事業部在自身條件下實現最大的安全效益。
責編:鄒雅欣
一審:許鳳姣
二審:鄒雅欣
三審:吳丹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