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鄒耀宸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十四五”期間,我國打造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綠色能源轉型跑出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這不僅是能源結構的深刻變革,更是發展理念的時代轉身,標志著中國正以堅定的步伐行走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上。
綠色轉型,源于頂天立地的戰略遠見。一個國家的能源圖景,映照著其發展的格局與智慧。過去談發展,開篇所言必煤炭石油;如今謀未來,目光所及是風光水儲。這不是簡單地換一套裝備、上一批項目,而是從根本上扭轉“資源—污染—治理”的老路,重塑發展與保護的關系。20年來的經歷早已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是一句口號,它已成為規劃藍圖上的底色、政策執行的標尺,體現出一種既謀當下更計長遠的國家理性。這條路,走得通,走得穩,也一定走得遠。
綠色轉型,成于敢破敢立的創新銳氣。任何一場深刻變革,都不會在風平浪靜中實現。打破傳統能源體系的路徑依賴,如同“在飛行中更換引擎”,考驗的是決心,更是能力。我們靠的不是按部就班地跟隨,而是非對稱超車的闖勁。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背后是一系列體制機制變革與科技自主攻堅的硬支撐。這股銳氣,讓中國綠色發展的脈搏跳動得如此強勁,讓每一次技術突破和模式創新都成為激活新質生產力的“金色種子”。
綠色轉型,忠于惠民利民的發展初心。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清潔采暖、綠色出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品質。能源轉型不是冷冰冰的指標更替,它關聯著千家萬戶的灶臺溫度、城鄉運行的脈搏節奏。當綠色從規劃文件走進日常生活,當新能源從遙遠電站接入百姓用電,一種新的發展倫理便生動起來:增長不等于消耗,美好生活可以與低碳簡約并行不悖。
“中國速度”背后,是“中國智慧”與“中國決心”的雙重奏。可再生能源體系的跨越式發展,不僅重塑著中國的能源版圖,更向世界昭示:高質量發展,完全可以在發展與保護、當下與未來、效率與公平之間找到平衡支點。這場綠色長征,沒有終點。它將持續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而清潔的動能,讓未來的中國既充滿發展的活力,也蕩漾自然的詩意。
責編:周媛
一審:周媛
二審:陳亮
三審:吳丹
來源:新湘潭客戶端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