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新高考改革的元年。六月上旬,考場將迎來一大批摩拳擦掌的莘莘學子。作為高考的參與者和觀察者,不禁感同身受。在此,與諸君回味一下去年的本市部分考場楹聯。
天資英才,竟將世紀風云,都付與幸運來者,是發明,是發現,抑開拓發展,揚戈躍馬,任君馳騁;
地毓靈秀,故簡芝蘭玉樹,咸蕃播芙蓉國里,于社會,于自然,或未來學科,潑墨揮毫,看我安排。
市二中這副楹聯,對仗工整,充滿豪氣,有一氣呵成之感。
霞飛楓港,道重朱張,名校新程鋪錦繡;
筆舞龍蛇,才驚李杜,航空福址煥文章。
南方中學這副,重打“地方牌”。“楓港”對“龍蛇”,“朱張”對“李杜”,“名校新程”對“航空福址”,從歷史到現實,從學考到學人詩人,寥寥數語,凸顯了原南航公司子弟學校的風采與個性。
歷經雨雪風霜,遍嘗苦辣酸甜,昂首度雄關,嚴謹途中鋪錦繡;
博采古今中外,縱展才情識見,平心迎國考,從容筆底吐英華。
市四中這副,“雨雪風霜”“苦辣酸甜”對“古今中外”“才情識見”,亦見工整,落筆重點在“嚴謹途中鋪錦繡”,“從容筆底吐英華”,對學子的叮囑可謂語重心長。
筆執衡岳墨染瀟湘不負胸中丘壑繪錦繡;
氣承風雅學貫文理任隨卷上縱橫效鯤鵬。
九方中學這副,“不負胸中丘壑繪錦繡”,“任隨卷上縱橫效鯤鵬”,與四中的那幅同氣相求,相映成趣。
筆下有珠璣,展卷揮毫,懷才八斗登金榜;
胸中藏錦繡,揚帆破浪,擊水三千唱楚風。
市一中不愧為株洲市“老牌第一校”,“有珠璣”“藏錦繡”,莘莘學子們懷才八斗、擊水三千,引人贊嘆,令人鼓舞。
紫氣惠開明,八秩黌門,廣育英才登甲榜;
金楠滋鐵水,千秋教育,長留盛名出湖湘。
(醴陵二中)
花果山奏弦讀求索致遠賦;
淥湘水濯筆書修齊治國篇。
(淥口五中)
以上兩聯,用語簡潔明了,刻劃了醴陵、淥口兩所名校的“氣質”與“形象”。
禹寸陶分經綸滿腹疫癘難阻折桂履;
曾三顏四丘壑盈懷青衿尤堅報國心。
(茶陵一中)
禹寸陶分,是指大禹和東晉陶侃珍惜每一寸光陰、每一分時光。曾三顏四,指孔子弟子曾參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復習三個方面,此為“曾三”;顏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故稱顏四。這幅對聯巧用典故,舊瓶裝新酒,大開大合,既頗接地氣,又不忘詩和遠方,一唱三嘆,令人回味。
責編:周媛
二審:唐劍華 終審:夏義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