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檔案】
羅學瓚(1893-1930),株洲市天元區人,192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毛澤東為同班同學,1918年4月新民學會成立后為第一批會員。曾任青年救國團主席、中共醴陵地執委書記、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湘潭工委書記、浙江省委宣傳部部長、浙江省委書記等職。1930年犧牲于杭州,年僅37歲。
1929年5月,因全省各地許多黨、團組織陸續遭到破壞,時任浙江省委代理書記羅學瓚等省、市黨團組織負責人先后被捕,關入浙江陸軍監獄。羅學瓚與被捕的徐英等成立獄中黨組織,利用放風的機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斗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浙江陸軍監獄中被囚者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一天兩餐,吃的飯是發了霉的倉底米,里頭有沙子、石子、稗子、谷子、蟲子,囚犯都叫它“五子飯”。吃的菜不但沒有油,而且都是菜場上賣剩的或者沒人要的發臭的黃葉爛菜。羅學瓚組織在獄中的黨員、團員為了爭取獄中最低生活條件,維護生命與健康,先后發動過多次斗爭,保護自己生存權利,并取得了勝利。
為了提高難友的思想覺悟,羅學瓚和獄中黨支部通過各種渠道,秘密購買一些馬列著作和進步書刊,組織獄中難友學習;創辦《火花報》《夜光報》,經常撰文激勵同志,指導斗爭。他常在昏暗的燈光下,給難友們講解《資本論》中的剩余價值等馬列主義學說。他常對戰友們說:“革命者的悲劇,不是自由的喪失,而是精神的萎靡,意志的消沉,對革命失去信心。”“坐牢,不是消極等待,而是積極磨煉,將來更好工作?!?/p>
1930年8月27日8時,浙江陸軍監獄的國民覺反動軍警開始獄中大屠殺。據同獄的戰友回憶:當敵人的槍聲響起之后,羅學瓚知道自己時間到了,從容地穿好衣服,著好鞋,視死如歸。
同牢的難友們見朝夕相處的同志即將被敵人殺害,流露痛楚之情。羅學瓚說:“死,有什么可怕!革命者,只要死得其所,就是光榮的。大家不要為我和其他死去的同志難過,希望大家繼續努力,為共產主義革命奮斗到底!”說罷,與戰友一一握手告別,昂首走向刑場,高呼:“打倒國民黨!”“共產黨萬歲!”等口號。
羅學瓚犧牲后,當時的中央組織部長兼江南省委書記李維漢一聞噩耗,就在江南省委的一次會議上,沉痛宣布哀悼英勇犧牲的羅學瓚,與會者全體肅立,為之默哀。先烈的革命精神,正如謝覺哉贊美的那樣:
渾身是勁陳佑魁,鞭辟入里羅學瓚;
遠矚高瞻天下少,出生入死一邊站
忠義之血不白流,階級之仇徹底算
三十年前惡戰場,巍然兩個英雄漢!
責編:鐘睿怡
初審:于芳 二審:于芳 終審:于芳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