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淼鴻,白鶴小學科學教研組組長,株洲市第四、五屆小學科學學科帶頭人,全國創新型優秀教師?!叭我忾T”已經打開,快跟記者一起來穿越她的科學殿堂。
語文教師“改行”把科學課上出了名堂
“從小對科學一直有一種莫名的好奇和著迷,為什么一按開關,點燈就亮了?飛機為什么在天上飛行而不會掉落?”兒時對事物的好奇心,也許就是盧淼鴻熱愛科學的源泉。
盧淼鴻畢業于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科班出身的她很快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兼任班主任。當年,師資有限,一個小學老師往往要兼任多門學科老師,年輕的盧淼鴻因綜合能力突出被推薦參加株洲市科學競賽,就是在這次比賽上,盧淼鴻脫穎而出摘得一等獎。這次“越界”比賽改變了盧淼鴻的教學生涯,讓她從語文教師“改行”成為了一名專職科學教師。
執教5年后面臨從新開始,盧淼鴻不僅沒有壓力,恰恰感覺自己的工作生涯回歸到了正軌。為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她觀察學習優秀老師的教學方法,苦研科學教學,與之同時,在上課之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自制一些有趣的教具,來推動孩子們思考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盧淼鴻將科學課上出了名堂,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并帶領學生們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技術競賽獎。
科學與人文融合 從“玩”中求“學”
“科學課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科技能力的課,更是一種文化,對科學課深層的把握應達到科學與文化交融層面?!北R淼鴻把自己專業的語文素養與科技知識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反倒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她的課堂里總能找到蘊含在科學教學中的人文氣息, 在教學中她倡議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在玩中學,在學中思。
在科學創新上,盧淼鴻會讓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用質疑的精神看待問題,在發現問題的時候,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解決它,因為這樣的教學,她的班上出現了很多獲獎的創新“小達人”。其中一名“小達人”因家里有位耳聾的姑奶奶,就發明了一個能辨明來意的門鈴,在有人來訪的時候按鈴,房間里面就會亮紅色的燈,這樣一個發明解決了耳聾患者在交際上的煩惱。
除了在課堂中學知識,盧淼鴻喜歡帶著同學們去實地考察,讓孩子們體驗生活,從生活里學知識。在一次偶然機會發現湘江風光帶的水杉大面積死亡,盧淼鴻和科學組幾位老師帶著學生們進行了實地勘測,共同探究水杉死亡原因,讓孩子們嘗試著提出建議并寫入實驗報告中,這份報告也獲得了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研究性學習的一等獎。
師德傳承 學生成長路上的燈塔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這是盧淼鴻教學的宗旨。而這樣的品質和專注態度源于從小的耳濡目染。
盧淼鴻的母親是一名鄉村教師,兒時母親的一言一行與甘于奉獻的品德,無不影響著她。從小對教師職業就有一種向往,教好學生,對學生負責早已經在她的心間生根發芽。盧淼鴻說:“母親在當地頗受尊敬,村民很淳樸,有時會揣上幾個雞蛋,提著一把蔬菜表示心里的感激,母親總是再三推辭,不肯接受。母親留下來的‘大愛’時刻讓她反省自己,激勵著她在教師崗位上不斷地砥礪前行?!?/p>
在她的眼中,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你給他們打開一扇窗,生活有無數的可能。曾經有一個學生,因成績差,放棄了讀書,轉而在家里做鞭炮補貼家用,盧淼鴻了解情況后,將他“抓”回了學校。盧淼鴻回憶說:“他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家庭條件不好,雖然成績差,但是喜歡制作一些小作品”,盧淼鴻和這名學生談了許久,鼓勵他在技術、手藝上發展,走出一條不同于父輩的道路,同時在學習中不斷的關愛他,表揚他。小學畢業后,這名學生報考了職業技術學校,現如今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模具師。
“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盧淼鴻在浩瀚的教師星海中或許不是最閃亮的那顆星,可是她有著自己獨特的光芒,這道光芒飽含著她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真與重視,對學生的愛好與付出。所謂“經師易遇,人師難遇”,盧淼鴻值得學生的喜愛與敬重。
責編:李吉
初審:李吉 二審:李吉 終審:李吉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