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吳師傅,純屬偶然。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個夏天,我從漣鋼轉戰湘東參加鋼鐵大會戰。離開漣鋼的前一天,人事部門的老肖告訴我:“你運氣好,湘東鐵礦正好有位司機來漣鋼運鋼材,你可坐他的車去茶陵。”
?翌日一早,我坐著吳師傅的車告別了曾經為之奮斗過兩年的漣鋼。盛夏時節,狹窄的駕駛室內沒有空調,酷熱如火。我見吳師傅的額頭時不時滾下一串串汗珠,對他說:“吳師傅,找個地方停車休息一下吧。”
“工地上急需鋼材用,我怎能休息呀!”說完,吳師傅加了一腳油門,車子跑得更歡了。5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回到礦里他已渾身無力,被送進醫院。同事們感慨地說:“為了礦山的建設,吳師傅把命都豁上了!”
來到礦里,我經常下基層采訪,聽到許多關于吳師傅的故事——
吳師傅出生于貴州省榕江縣侗家山寨一戶農民家庭,父母早亡,過著貧苦的生活。是中國共產黨把這個侗家孤兒從苦海中拯救了出來。他感恩中國共產黨,18歲就報名參加志愿軍當了一名汽車兵,并在部隊入了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他轉業到桃林鉛鋅礦當了汽車隊長。
1971年初春,吳師傅響應黨的號召,報名參加鋼鐵大會戰,從條件優越的桃林來到偏僻的湘東,在當地山溝里一位農民屋里臨時安了家。
剛剛破土動工的湘東鐵礦建設工地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住房。吳師傅來不及安頓,就開著車奔馳在那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上。大山嶺礦井急需水泥預制塊護頂,一個班只能運三、四趟,他每天堅持運五至六趟;二三O中段急需碎石打混凝土,一天只能運六、七車,他每天堅持運八至十車;節假日有的司機回家了,他不休息去頂班,積累輪休400多天……
吳師傅開車30多年。在有些人看來,汽車司機雖然無“職”,但是有“權”:掌握了方向盤,哪有不“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呢?可是,吳師傅開車數十年如一日,從不利用手中的方向盤搞特權、謀私利。在局機關開車時,他從不利用公車開車到縣城買菜。平時他為礦里運過不知多少噸煤,但從不用公家的車子為自己帶煤。
有一次,吳師傅去茶陵縣七地公社運坑木,正好路過他兒子下鄉落戶的生產隊。隊里負責人要他趁機會幫生產隊到供銷社運兩車化肥,一位管知青的干部也要吳師傅順便帶幾車河砂。怎么辦?運吧,沒有辦手續,違反原則;不運吧,這里又是孩子下鄉的地方,說不定將影響到孩子的升學和招工。然而,此時吳師傅想得更多的還是黨的利益和運輸原則。于是,他耐心地解釋:“礦里有規定,出車必須聽調度指令,司機只能開車。你們先到礦里辦好托運手續再運。”隊里的同志和那個管知青的干部聽他說得在理,再也不好托他運東西了。
1978年4月,礦里決定他改開救護車。盡管知道開救護車麻煩事多,時間性強,責任重大,可他還是那句老話:“黨叫我干啥就干啥!”
征得礦里同意后,他在床頭安了一臺電話機。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嚴寒的冬天,三更半夜電話鈴一響,他就立即披衣起床出車。有時剛把飯碗端到手上,電話來了,他馬上擱下碗筷去送傷病員;有時晚上看電影,吳師傅剛坐下,廣播一喊,他就立馬起身走向車庫……
1982年3月,吳師傅被湘東鐵礦礦務局工會安排到北戴河療養。美麗的海濱風景,迷人的西山名勝,沒有能把他的心拴住。規定療養期45天,他提前半個多月就離開了風景秀麗的北戴河……吳師傅就是這樣一個心里只有黨、只有事業、只有他人,唯獨沒有自己的共產黨員。
我調離湘東鐵礦礦務局后,再沒見過吳師傅。只記得他的大名叫吳順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南冶金系統出名的勞動模范。
責編:周媛
二審:唐劍華 終審:夏義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