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與“雙搶”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雙搶”,是一個農業用語,意即搶收、搶種,簡稱“雙搶”。上了一定年歲又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對“雙搶”是再熟悉不過。水稻在南方有早稻、晚稻兩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趕在立秋前將晚稻秧苗插下,如果晚了季節,會造成晚稻減產甚至沒有收成。整個“雙搶”,持續時間為20天左右。
從時間上而言,學校一放暑假,正好趕上“雙搶”時節。從一定意義上說,那時候農村的少年,內心還對暑假產生一些排斥。因為,整個“雙搶”要占去暑假時間的三分之一以上。
回首往昔,當年“雙搶”的一些體會,令人銘心刻骨,揮之不去,其中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便是“雙搶”期間從稻田挑谷到曬谷坪的那段經歷。
?自打進入高中之后,我開始進入青春期。在雄性激素作用下,身體開始瘋長,個頭接近了一米七,體重卻不足60公斤,麻桿一樣的,一陣大風來,都可以把人給吹走了。即便是這般身子骨,到了“雙搶”農忙時節,必須責無旁貸、義無反顧地擔當家庭主要勞動力。“雙搶”時節,家庭成員分工明確:母親在家煮飯炒菜搞好后勤保障;父親統籌安排,兼顧踩打谷機以及稻谷出倉;姐姐主司割禾兼稻谷脫粒;妹妹則守著曬谷坪、及時翻曬稻谷;把稻田里脫粒后的稻谷挑到曬谷坪上,就成了我的一項主要工作。
父親給我戴頂高帽子美其名曰:運輸部長。由于稻田分散,與曬谷坪的距離有遠有近,近的一公里,遠的則有兩公里。在這大熱天,甭說擔谷在肩上了,即便是空手兩腳讓你去走一遭都不易。稻谷從谷倉中撈出來時,濕漉漉的,格外打秤,僅僅一擔半籮筐,其重量就不下100斤。要是脫粒馬虎,稻草與稻谷混在一起,看上去體積大但重量不是很足。假如把稻草伺弄干凈了,一擔稻谷,少說也有60公斤,上面假若有壘頭,那重量就更不用說了。父親給我打氣鼓勁,說我是一個男子漢,到了為家庭出力的時候了。父親把稻谷裝到與籮筐邊齊平,父子倆借助水的浮力一齊把一籮筐稻谷從稻田里搬動到田埂上,倒是不需要費多大的勁。但是要我獨個兒把這百十斤的擔子,以稚嫩的肩膀挑到一公里或是兩公里開外,可把我愁壞了。
讓滴著水的稻谷先瀝干了水,我試著挪動了一下籮筐,居然紋絲不動。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搭上扁擔,趿上拖鞋,彎腰弓背,挺直了身子起來。幾下趔趄、待身體平穩了下來,我才小心翼翼地邁開步子,過了田埂上了機耕道,就算是正式上路了。50米、200米、300米,感覺自己還能承受和堅持;過了一里多路之后,腳步開始變得沉重起來,像灌了鉛似的。
我心里想走快點,早點到達曬谷坪,可是雙腳卻不聽使喚,跟不上思想了。加上烈日曝曬,天氣悶熱,路邊樹上的知了不識趣地聒噪,豆大的汗滴滲透眉毛流進眼睛,讓前面的道路也變得模糊起來;肩膀紅腫、蛻皮,汗水如鹽咬,疼痛難忍……我只好就地小憩。放下籮筐,如同卸下千鈞重擔,趕緊深呼吸幾次,我才能慢慢地緩過氣來。
村里的稻田集中在村前的一大片田野,“雙搶”時節,從這片田野通向村后的曬谷坪的路上,割禾的、擔谷的、插秧的,人們來往穿梭。我怕自己休息時被村上人看見了笑話,一兩公里的路還要停下來歇氣幾次,丟人不丟人?為了小小男子漢的這點可憐的自尊,我就只好選擇在道路轉彎處、人家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放下籮筐喘氣休息,一旦遠遠地望見有人來了,立馬挑上籮筐就走,不讓人家瞅著正面。我只有一個信念:把這一擔稻谷平安、順利地挑到了曬谷坪上,就是勝利!
責編:周媛
二審:唐劍華 終審:夏義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