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紙殼有20斤,一共10元。”12月4日下午,在群豐鎮新塘社區新華組的資源環保回收屋內,一下午時間,已經接連有好幾位居民拿著分類好的垃圾前來投放。今年6月底,新塘社區建成資源環保回收屋,半年時間不到,不少居民養成了扔垃圾之前先分類的習慣,并且通過投放垃圾換取積分,兌換一些生活用品。
據悉,在區城管局的指導下,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我區一共修建了5座資源環保回收屋。
廢棄房屋改為資源環保回收屋
40多平方米,通體黃綠色相間,外形大方整潔。新塘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資源環保回收屋的前身是一個幾乎廢棄的“四類房”,閑置了好幾年。
“以前我們就是隨意將垃圾堆在房前屋后,實在多了,就直接燒掉。夏天堆著味道特別大,滋生的蚊蟲也多。”該負責人介紹,經過近半年的運行,看到社區環境的改變,以及垃圾分類帶來的福利,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資源環保回收屋內井然有序,不同類型的垃圾隔開擺放,存放在不同的區域。資源環保回收屋內,有引導員為投放垃圾稱重。“居民拿著垃圾來到環保屋后,我們根據垃圾類型進行初步分類。我們和廢品回收人員合作,由他們對可直接回收的垃圾進行稱重回收,居民可直接把廢品變現。”該負責人說,對于舊衣服、舊鞋子等這些,資源環保回收屋采取資源回收累計積分制。采購了20多種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并對其標注了相對應的積分。可回收物品分為玻璃類、廢紙類、布料類、塑料類。不同類別的可回收物品兌換的積分不同,積分累積到相應物品兌換的積分尚可兌換。資源環保回收屋對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也負責回收。
垃圾分類投放可獲積分
在三門鎮響水村王石坳組集市邊,新改造了一間資源環保回收屋。“這個資源回收環保屋承擔了垃圾分類回收、積分兌換的功能。”三門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個大的垃圾分類收集箱擺在屋檐下,收取每天附近村民送過來的分類垃圾,包括金屬、塑料、紙類、織物。村民插卡投放,依據分類垃圾的重量賺取積分,卡內積攢到一定的分值可以到積分兌換點兌換相應分值的生活用品。垃圾分類收集箱滿容后,再分類集中存放在資源環保回收屋內的垃圾倉里。”
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區將繼續加強宣傳教育,發揮全民力量,充分利用資源,完善治理設施,推進垃圾分類,筑牢保障措施,不斷開拓創新,進一步提升農村垃圾治理水平。
責編:王珈
初審:易湘鋒 二審:易湘鋒 終審:易湘鋒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 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