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陳竹青真是不錯,把她婆婆照顧得蠻好咧。”天元區群豐鎮長嶺社區的老百姓在閑暇時,會談論起陳竹青照顧中風婆婆十余載的事跡。
陳竹青的婆婆叫殷細珍,今年76歲,老伴在17年前就去世了。11年前,她偏癱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兒媳陳竹青挑起照顧婆婆的擔子,任勞任怨、事無巨細,一做就是11年。
?生活中,無微不至照顧婆婆
陳竹青,今年52歲,是長嶺社區居民。她嫁入陳家30多年來,一直勤儉持家,厚道正直,婆媳關系和諧。隨著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2004年,陳竹青的公公去世了,婆婆變得十分孤單,幾年后便中風了,癱瘓在床。
中風后的殷細珍,經常一邊哭泣,一邊捶打自己的身體。這時,陳竹青總是很耐心地坐在婆婆身邊,安慰婆婆。
在生活中,陳竹青更是給予無微不至的照料:每天早上醒來,她先為婆婆洗漱好,再去做早餐。飯后,她會推著輪椅帶婆婆去外面轉悠,和鄰居拉拉家常,為的是讓婆婆多了解一些外面的新鮮事,不至于太封閉。到了晚上,她總是把婆婆洗漱工作都做好了,再把婆婆扶上床睡覺,這才去做自己的事情。
為了照顧好婆婆,陳竹青平時不出遠門,即使去親戚家也從不過夜,心里想著婆婆在家,就一定得早點回家。
精神上,用愛喚醒婆婆對生活的希望
中風的老人,最怕摔倒。陳竹青在安全方面,可沒少花心思。她擔心好強的婆婆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就為婆婆定做了一些家具,比如小凳子、小桌子等,方便婆婆拿取日常物品。
為了給婆婆的生活增添樂趣,她給婆婆安裝了一個花鼓戲播放器,每天打開讓婆婆看;為了鍛煉婆婆的思維能力,防止老年癡呆,陳竹青讓婆婆每天從1數到100,或者模仿生活里去買菜算錢的情景。
在陳竹青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身體不僅得到好轉,心態也徹底改變了,氣色越來越好,能吃能喝,思維清晰。一開始,她完全不能接受自己中風的現實,現在,她是個非常積極樂觀的老太太,珍愛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殷娭毑這些翻天覆地的改變,都離不開媳婦的無私付出和悉心照顧。”長嶺社區的老百姓們都為陳竹青點贊,夸她是個好兒媳。
“照顧婆婆,早已成為我的習慣”
“婆婆經常說,她是我們的負擔,連累了我們。其實,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哩。”陳竹青說,每天出門前,婆婆都會叫我們注意安全,給我們祈求平安,這也是我們工作的動力。“照顧婆婆,早已成為了我的習慣。”
前幾年,婆婆的小兒子因為意外去世了,陳竹青悲痛萬分之余,想到的是婆婆肯定接受不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怕她想不開,舉全家之力瞞著婆婆。
辛辛苦苦地瞞過了一年多,終究紙包不住火,婆婆還是知道了這個事實。經過陳竹青的努力,每天對婆婆進行心理疏導和貼身陪伴,婆婆也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慢慢想開了。
今年,陳竹青的丈夫,也就是殷細珍的大兒子,因病過世了。陳竹青悲傷不已,她強忍傷痛,一邊料理丈夫的后事,一邊照料并開導婆婆。
“我做這些啥也不圖,只希望婆婆能安度晚年。”陳竹青說,她現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家人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責編:周媛
初審:周媛 二審:李毅哲 終審:于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