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的課堂充滿溫度,這里的成長覆蓋全面,這里的教學創意十足,天元數學教研風景獨好。
10月31日,天元區“深度解讀教材·創意設計教學”小學師徒結對課堂教學競賽活動閉幕。本次比賽共3場,分別在尚格小學、鑿石小學和天元小學進行,旨在促進區內數學教師進一步研讀課標、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更新教育理念;指導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落實數學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品味,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與思維發展,提升數學教師整體專業素養,推動中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和二次成長。活動以徒弟40分鐘的現場上課和師父8分鐘的課例解讀的形式開展。
這里的課堂充滿溫度。課前師徒二人形式多樣的自我介紹讓人耳目一新,真切地感受到師徒在短短一年甚至兩個月里結下的深情厚誼;課中教師對學生狀態和生成的關注,或設計或不經意間的提問和動作,都體現了教師以生為本,注重學生在課堂發生過程中的成長;課后師傅的課例解讀,展現了對所執教課的深度解讀和創意設計,并結合現場上課的種種細節和問題,談思考、談收獲。
這里的成長覆蓋全面。本次比賽,還呈現出不同層面的成長。師徒二人在磨課過程中展現了他們的快速成長和二次發展,站在他們身后的是各個學校的校長、數學團隊,各校數學團隊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成長,正如白鶴小學劉琦主任所說:“對于團隊來說,特別有意義,從準備到展示的全過程,凝聚了團隊的智慧、汗水,革故鼎新和奮翮不止。”除了數學團隊和師徒二人的成長,我們的專家評委也在觀課評課的過程中得到了成長,他們中有區教研員,有區內的校長、副校長,有各校的中層管理干部、教學骨干,有青年教師,每個人都在這一周的比賽中圍繞主題和課題研讀教材、研讀大量的最新教研成果,給我們帶來了九場風格各異卻、均精彩絕妙的專業點評。
這里的教學創意十足。本次活動,16對師徒在深度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展開思考,創意設計教學,或是采用最新的生本學材,給現場教師帶來新的思考,也給評委之間的討論帶來了碰撞的火花;或是另辟蹊徑以“你知道嗎”為教學內容,帶領學生發現、探索、創造美;或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又回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或是一堂看似簡單的計算練習課,也讓學生經歷了由“會算”到“慧算”的生長歷程……充滿創意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老師們對于“教什么”這一問題的深度解讀和對“怎么教”這一策略性問題的深度思考。
“碰撞”是這次活動給觀課者帶來的一大關鍵詞。三堂《數字編碼》,不同的設計引發了“重編還是重辨”的碰撞;兩堂分別利用人教版和生本學材的《10的認識》引發了對于本節課目標定位的碰撞。“表達”則是另一個關鍵詞。建寧實驗小學副校長李慧玲談到評價一節課的標準,便是看師生互動、看學生的反饋。教師將自己對本節課的所思所想通過專業的課堂表達讓學生產生共鳴。“蛻變”則是第三大關鍵詞。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四所農村學校教師的蛻變式的成長,他們所在的學校地理位置偏遠,專職數學教師很少,但這些學校的年輕教師卻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這不僅得益于自身的勤奮、扎實的學習研究,更得益于區教研室近年來的研培重心向農村傾斜,通過名師引領、以點帶片,大大激發了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
從2017年的新教師課堂教學比武、2018年的農村教師教學比武再到2019年的“師徒結對”同臺展示,以及多場針對不同板塊教學的專題研討和展示、磨課案例征評、教學論文比賽、網絡空間大賽、微課大賽、區級科研課題等等,豐富的教研活動和賽事,不斷創新的比賽形式充分激發了天元數學人參與教研、投入教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一步,天元區教研室和全體天元數學人將繼續努力,走科研興教的內涵發展之路,做專業化、有實效、有深度、有溫度、有碰撞、有蛻變的數學教育科研和教師培訓工作,為不斷提升我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盡一份力。
滔滔千里湘水繞,旖旎風光神農盤。在這座教育興盛、英才輩出之區,天元數學教研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責編:伍詩韻
初審:天元區教育局 二審:易平 終審:易湘鋒
來源:株洲市天元區教育科學研究室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