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最大的力量在基層。那些為了疫情防控和社會正常運轉冒險盡責的人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勇敢“逆行”,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貢獻著他們的力量。即日起,新湖南客戶端將陸續刊發《“逆行者”全紀錄》體驗式報道,紀錄戰“疫”一線的故事,展現疫情防控的“基層力量”。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王為薇 圖片/視頻 王為薇
清晨7:30,距接班還差半個小時,長沙縣星沙醫院醫療資源部副主任楊勇便來到了星沙收費站(原月形山收費站)。從8時到14時,等待他的是6個小時的疫情防控工作。
剛一見面,他一邊聽我介紹,一邊熟練地對著我的耳朵和額頭“滴”了兩下,“36.4度,冇發燒。”
大年二十九,楊勇所在醫院緊急召開疫情防控部署會議。“面對立即奔赴一線的任務,科室主任、黨員,沒有一個說‘不’,就連一位懷孕的護士都要求給她排上白班。”
(楊勇和同事們為司乘人員測量體溫)
很快,楊勇和他55位同事的具體任務定了:對星沙收費站和星沙汽車站兩個卡點進行疫情防控。
上午8:00,楊勇接班。我與他一道進入工作通道。此時通過星沙收費站進城的車輛還不多,測量體溫之余,他又不停打電話協調醫院負責的兩個防控卡點的醫用物資配備。“我們保護好自己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給過往的司乘人員、一起‘戰斗’的交警、行政執法等人員提供服務,比如酒精、免洗消毒洗手液等。”
9點半開始,進城車輛多了起來。我掐表算了下,最頻繁的時段,楊勇一分鐘內測了9臺車內12位司乘人員體溫,問了9句“你們從哪里來”,道了5聲“注意安全”,說了4句“請靠邊登記信息”。
楊勇告訴我,逢車必查是卡點防控的原則。在卡點現場,交警負責警戒攔車,民兵予以配合。行政執法局負責登記車牌及車內人員數量。醫護人員負責測量體溫。街道工作人員負責登記外地車輛信息、發熱人員信息等。“‘非典’那年我還在鎮衛生院,這次我真是感受到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力量。”楊勇說,僅一個下午的時間,醫院、街道、公安、電力等部門完成了兩個板房及其配套設施的搭建。也正是大年三十那天,從醫25年的楊勇首次將高速公路收費站當成“戰場”開展“戰斗”,而其“武器”和“裝備”也是前所未有的簡單:體溫計、口罩、手套、頭套、防護服。
“我們主要是給進入長沙的司乘人員測量體溫。”楊勇說,在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最簡單的事反而成了最難的事。“守土必須盡責,我們必須確保從這里進城的每一輛車的司乘人員沒有發熱癥狀,如果有,立即登記其信息,并聯系衛健局進行后續處置,如果遇到湖北籍車輛還必須與交警一道對其進行勸返。”
10:51,一輛鄂K號牌車輛進入卡點。楊勇一“滴”,兩名司乘人員體溫均正常,他立即引導兩人靠邊登記信息。長沙縣交警大隊星沙中隊中隊長龍向東立即查詢該車車輛軌跡,確保車輛未曾去過疫區后引導其駛離。楊勇和龍向東擔心駕駛員不理解,準備解釋,駕駛員卻道:“這不是歧視,這是對我們負責,對社會負責,你們辛苦了。”
11:38,見車流量繼續增大,楊勇和同事們立即配合交警開辟第二條進城通道。“從大年三十的幾百臺車,到昨天的2000多臺車,車流量在持續上升。我們的班次也從每天3班增為4班,后續還會根據車流增量進行調整。”
12:35,不知誰大喊一聲“吃飯了”。楊勇笑著答:“你們先吃,今天太陽好,氣溫回升,電子體溫計越來越好用了。”要知道,前幾日接近零攝氏度的氣溫,楊勇和同事們想盡辦法給電子體溫計保暖,好讓它正常工作。“把它夾在腋窩里,給它烤火,”
14:00,楊勇脫下防護服,交班。“累嗎?”我問楊勇。“說不累是假的,你看那兩個細民兵,二十幾歲站6個小時也腰酸背痛呢。但疫情就是命令,這個卡點就是我們的‘戰場’!”
責編:王珈
初審:王珈 二審:王珈 終審:王珈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