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琪 通訊員 譚戀戀
“我還年輕,不知道今后的肺功能會有影響嗎?”3月10日晚,湖南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董先生向三湘都市報咨詢。他表示,之前在網上看到,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可能留下后遺癥,出院隔離的他很擔心。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醫學科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 何白梅副教授擅長呼吸系統常見病及危重癥的治療,她表示,肺的修復能力強,絕大多數不會有后遺癥。
擔憂:新冠肺炎對身體的長遠影響有多大
根據省衛健委數據,截至3月10日0-24時,我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018例,累計報告重癥病例150例,現有重癥病例5例,出院病例995例。
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出院越來越多,新冠肺炎對身體的長遠影響,成為了不少人關注的話題。
董先生就是其中一位。30多歲的他,是一位重癥患者,曾經上過呼吸機。出院后繼續隔離的時間里,他每天都非常不安,擔心今后的健康受到影響。
專家:肺修復能力強,絕大多數沒有后遺癥
針對董先生等人的擔憂,何白梅表示,肺的修復能力強,絕大多數不會有后遺癥。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對七萬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統計,81%的患者都屬于輕/中癥,重癥大約占了14%,而只有5%的患者是危重癥。
危重癥患者雙肺彌漫性實變,并不是病毒對肺部的直接攻擊,而是自身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在病毒的刺激下,免疫系統火力全開,引起細胞因子風暴,導致全身臟器受損。
經過系統的治療后,患者肺功能可以逐漸恢復。根據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的觀測情況,絕大多數新型肺炎患者經過治療,病灶范圍縮小,密度逐漸減低,病灶數量減少,磨玻璃陰影可完全吸收。根據之前對SARS的跟蹤研究,實變影可以轉歸為磨玻璃陰影或消失,也有一些磨玻璃陰影可持續存在。
建議:重癥患者重視愈后康復治療
新冠患者出院后,需進行康復治療,包括盡快恢復體力和肺功能。尤其是重癥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若遺留部分肺纖維化,肺功能未完全恢復,即存在呼吸困難、運動耐力減退、活動受限等,都是需要康復治療的適應證。
何白梅建議,患者可從通過相關方法進行康復治療。
首先是肺功能鍛煉。新冠肺炎患者主要是肺泡滲出增加,影響肺泡氧合。肺康復的重點是肺功能的鍛煉,使氣道打開,改善肺通氣及肺容量。肺功能鍛煉的常用方法為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縮唇呼吸:吸氣時氣體從鼻孔進入,呼氣時縮口唇呈吹口哨狀,讓氣體均勻自雙唇緩慢呼出,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是1:2,每天3~4次,每次10分鐘。
腹式呼吸:患者髖關節、膝關節輕度屈曲,全身處于舒適的體位。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進行縮唇呼吸,吸氣時把腹部鼓起,呼氣時把腹部縮回,訓練時間5~10分鐘。
其次是全身運動,康復運動的形式主要是有氧運動,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全身的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建議可以選用慢走、太極拳、健身跑、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方式。
再次是均衡營養和飲食。多食用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適當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最后是作息規律。治愈后患者要改善家居環境,注意空氣流通,避免有害氣體、煙霧、粉塵的刺激。提倡禁煙,創造無煙環境。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冒。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 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王珈
來源:三湘都市報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