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劉金斗,天元區嵩山路街道白鶴社區的居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這位86歲的老人46年前收養了養女“燕子”(真名劉舒燕),雖然燕子出生時確診為腦癱,可多年來,劉金斗和老伴一起給予燕子無微不至的愛。如今,劉金斗年事已高,可他仍在為燕子的將來牽掛、奔走。
飛來的“燕子”
四十多年前,劉金斗一家還在貴州礦區工作,他的愛人是礦區醫院的兒科醫生。
1973年冬天的一個晚上,礦區醫院里出生了一名女嬰,嬰兒出生后一直高燒不退,十分危險,“當時,醫生跟她父母說,孩子患有多種疾病,需要留院治療。”劉金斗說,當時孩子父母因為家境困難,而且孩子病情嚴重難以存活,就想放棄治療。可劉金斗的妻子于心不忍,急忙跑回家跟丈夫商量,“我想收養這個孩子。”當下,劉金斗夫妻倆下定決心決定收養這名女嬰。“我們連夜又趕回醫院,向對方父母說了想法。他們當時痛哭流涕,同意了我們的想法,還寫了一份領養證明給我們。”劉金斗說。
收養女嬰時,劉金斗已經有兩個兒子。將女兒帶回家后,他用同等的父愛悉心照料著她。他和妻子工資不高,由于要撫養三個小孩,加上女兒一直要看醫生、吃藥,全家人只能省吃儉用,維持最簡單的生活。
視如己出
燕子出生時因各種病況造成了腦癱,所以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行走、活動,也很難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愿。
為了幫助燕子康復,劉金斗夫婦制定了嚴格的康復計劃。在社區里,鄰居們早已習慣夫妻倆輪流帶著燕子下樓散步,與熟識的鄰居們話話家常。
自從妻子過世后,照顧燕子的擔子就落在了劉金斗一人的身上。即使劉金斗自己的年歲已高,可他也未曾落下照顧的責任。由于被貼心的照護,燕子許多時候非常開心,遇到社區里的志愿者、鄰居們都會樂呵呵地看著大家。志愿者們有時候幫助燕子洗頭,她也非常開心,還會點頭跟大家說謝謝。
如今,劉金斗年過八旬,身體也有不聽使喚的時候,他不由擔心燕子以后的生活。他曾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走訪過多家養老機構,想找一找適合他們父女二人住的一所,可燕子的情況特殊,很難找到合適的。
最終,劉金斗想到了聯系燕子的親人。他想有著血脈相連的親情,可能是燕子將來最好的歸宿。
愿望“發芽”
3月31日一早,白鶴社區居委會大廳里,燕子從未謀面的親弟弟韓先生和三位朋友,代表其母親來到了株洲。
這是出生后,燕子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親人。雖然很陌生,可燕子對弟弟一行的到來卻非常開心,一直保持著笑容看大家聊天。這在平時非常難得,因為燕子對陌生人十分抗拒,劉金斗說,這大概就是血脈親情的微妙了。
這一天,劉金斗也很高興。多年前,他曾試著聯系過燕子的親生父母:“那時候燕子的身體有所好轉,只要悉心照顧,她不會給家人添太多麻煩的。可那時候她的親生父母離婚了,雙方又再婚,都拒絕了把燕子接回去。之后很多年,我們就再沒有聯絡過了。”可是這一次,韓先生的到來讓劉金斗的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
原來,劉金斗一直擔心自己將來離開后,無人悉心照顧燕子,“如果她的親生家人能再次接受她,那總好過外面的陌生人,血脈相連,我可以放心的。”
這一天,劉金斗、燕子和韓先生的相處非常愉快,韓先生把劉金斗和燕子的情況帶回了貴陽,也為燕子的將來留下了希望。
責編:唐圓圓
初審:周小影 二審:周小影 終審:周小影
來源:株洲新區客戶端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