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元區泰山路街道云里社區,有這樣一位普通居民經常被鄰里夸在嘴邊、記在心間:他常年在社區城中村巡邏,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他有求必應,經常幫鄰居換燈泡、修小家電;他苦口婆心,又很有講究方法,頑皮的孩子也愿意聽他的話。他,就是云里社區天臺九隊53歲的王佩霞。
義務巡邏 他堅持了20多年
3月27日晚上7點剛過,王佩霞拿著喇叭,帶著手電筒等工具出門了。每天到社區的城中村巡邏幾個小時,成了他每天晚飯后的“工作”,只是這份工作完全是義務的,可他堅持了20多年。
高音喇叭里防火防盜的提示語音循環播放了一遍又一遍。云里社區的城中村,基礎設施欠缺,道路狹窄擁擠,流動人口又多。樓間距特別小,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因為有了王佩霞每天晚上這樣的巡邏,城中村的各種安全隱患基本被消滅在萌芽狀態。王佩霞介紹,今年元旦節的晚上,他照往常一樣在城中村里面巡邏,當巡邏到天臺十二隊的時候,他遠遠地就看到一戶人家的光比平時要亮很多,空氣中還帶著一絲焦味。見此情形,王佩霞猜想應該是開了電烤爐。敲門發現屋內無人應門后,他趕緊打電話通知屋主,叫屋主讓租客回來處理。年前,還有人在家熏臘肉,卻沒有人守在家里。王佩霞巡邏路經過時,發現一股濃煙從這戶人家窗戶飄出來,馬上就有起火的兆頭。因為王佩霞發現及時,這個火災隱患被成功消滅。
除了手電筒、喇叭外,王佩霞還隨身攜帶著電筆。有時走著走著,看到裸露在外的電線,他就用電筆測試一下,看是否漏電。云里社區的居民們紛紛說:“有老王每晚這么巡邏,心里都踏實一些。”
調解糾紛、修理家電都在行
王佩霞不光排除潛隱患,還常常給居民心間的“怒火”降溫。“只要看到有人在‘扯皮’,就會上前去勸架,聽聞誰家有困難,都會盡力幫。”云里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王佩霞家里開著雜貨店,但他基本上沒時間幫家里看店,作為一名普通社區居民,他特別熱心,社區只要有需要,他總是隨喊隨到,像換燈泡、修小家電這樣的活,熱心的王佩霞總是順手就幫鄰里解決了。
去年大年二十九那天,社區發生了水管爆裂的事情,在自來水公司專業維修人員到來之前,是王佩霞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半蹲半趴在地上,查找原因,清掃地面。
對待調皮的孩子,王佩霞也有一套方法。以前,王佩霞也是苦口婆心地教育,但很多孩子不聽勸。后來,王佩霞想到了孩子怕老師。他就利用這點,每次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他會用手機拍視頻佯裝要發給學校老師告狀。這一招果然奏效,孩子一見要向老師告狀,馬上規矩了。
家人和熱心居民也加入公益事業
王佩霞的熱心也深深感染了家人和社區居民。
在云里社區黨支部的指導下,去年10月,云里社區組建了“云里·幸福里”義務巡邏隊,目前已經有20多人加入了進來,既有社區黨員、社區熱心居民,也有社區工作人員。義務巡邏隊每天從7點開始巡邏,一直巡邏到晚上11點左右。
云里社區負責人介紹,王佩霞的孩子大學畢業后,開了個琴行,從事薩克斯和葫蘆絲的教學工作。當社區提出組建一個樂團,王佩霞的兒子毫不猶豫答應來義務教學。
責編:唐圓圓
初審:易湘鋒 二審:易湘鋒 終審:易湘鋒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