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崽崽這個詞在我的家鄉(xiāng)寧遠,是“小”的意思。板凳也不叫板凳,卻反其道而稱之為“凳板”。“凳板崽崽”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特色名詞,就是指小而又小的板凳,一般適合于小孩子使用。我少時吃飯、喝湯、穿鞋、拆紙飛機,以及小學入蒙教育什么的,便是在這凳板崽崽上完成。
每次從生活、工作的這個城市回到家鄉(xiāng),目睹這其貌不揚的凳板崽崽,或是坐在這張凳板崽崽上面,不油然思緒萬千,往事點滴涌上心頭,生出無限的懷念和美好的回憶來。
這張凳板崽崽,面積只有一張A4紙那么大,高不足20公分,四只腳,純油茶木打造,面上光滑锃亮,一只腳跟有火燒過的痕跡。在農(nóng)村,油茶樹最常見,這種樹木密度大、硬度強,表面光滑不易折斷,常被使用于鋤頭、犁鏟的把手。正是因為結(jié)實、耐用,幾十年來,歲月并沒有在這凳板崽崽上刻劃多少痕跡。小時我們玩過家家、跳高等游戲,時常把它作為道具或是玩具,推來搡去,摔打折騰,也不見留下什么傷痕。小時農(nóng)村放映露天電影之時,就是凳板崽崽派上用場之際,太陽還沒落山,小伙伴們肩扛“隨身帶”,凳板崽崽在銀幕前一擺放,宣示主權(quán)一般。更多的時候,凳板崽崽都是蝸居屋內(nèi)一隅,不會引起人們的過多關注。只有家里面的孩子或是客人中的小孩,才會光顧它,也只有這個時候,凳板崽崽才體現(xiàn)出它存在的價值。
這張凳板崽崽有多長歷史?哪位木匠師傅的作品?我沒有考證,幾次向父親、母親詢問,他們也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我只記得,從我記事時起,它就存在于我家了。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兒童、少年、青年,又步入了中年,即將進入五十歲啦。而這條凳板崽崽,仍是舊時模樣,默默地、靜靜地呆在那里。早些年,家里面拆了舊房起新房,家俱換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在搬家過程中遺失或損毀,唯獨這條凳板崽崽,一直沒有被落下,跟隨我們從老屋搬到新家,儼然成了家庭中的一分子、“老伙計”,幾十年不離不棄。我的孩子兩歲時候被送回來老家父母身邊生活大半年,家中也只有這凳板崽崽,成了孩子離不開的小伙伴。記得母親多次在電話中描述過這樣的場景:天氣晴好的日子,屋前的水泥坪里,孩子坐在凳板崽崽上,手上拿著太子奶,一邊吮吸著,一邊好奇地看著雞鴨在坪上覓食、嬉戲、追逐。雞鴨走到哪,孩子就扛著凳板崽崽跟到哪。轉(zhuǎn)眼間,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即將大學畢業(yè)。時光仿佛在凳板崽崽面前停滯,凳板崽崽仿佛長不大的孩子,永遠是“凳板崽崽”。
凳板崽崽現(xiàn)在放在老家的伙房,作為煮飯炒菜時的專座。近幾年,隨著父母年事漸高,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每天要依靠藥物維持身體。正因為如此,我回家的次數(shù)也就變得頻繁。每次回到家,做飯炒菜就成了我的專屬任務。我也樂此不疲。為方便父母生活,我為他們購置了液化氣放在伙房,但他們都很少舍得使用,理由是怕忘記關閥門引發(fā)火災或是煤氣中毒。其實我知道二老的心思,他們是覺得煤氣價格比柴火要高,使用完之后還要去縣城換瓶,多事又多花錢。實際上,四面透風的伙房,即使是完全打開煤氣閥也不會使人中毒的。我坐在這條凳板崽崽上,手忙腳亂地著為父母做飯炒菜。說是坐,其實只是在屁股底下墊了個物件罷了,這種姿勢比蹲著稍稍舒服一些,時不時還要伸展一下姿勢,免得腿腳麻木。
凳板崽崽見證了我們家的生活改變,從缺衣少食到解決溫飽,再到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也見證了我們家四代人的成長歷程。時光不老。真希望過往的歲月、未來的日子,像這凳板崽崽一樣,定格在記憶里四十多年前的模樣。而我,更是祈望父母的身體,像這凳板崽崽一樣的硬朗結(jié)實,永遠不老,健康長壽!
責編:周媛
來源:株洲新區(qū)客戶端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