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白嫩少妇激情无码-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

讀書種子
2020-04-20 15:52:46          編輯:周媛 | 作者: 聶鑫森          瀏覽量:5722

某個年輕人修持謙遜、刻苦向學,上年紀的長輩和老師,總會情不自禁地夸贊:“真個是讀書種子,前途無量。”

這話自然不錯,表達了對后學的提攜和贊譽之情。但似乎疏離了“讀書種子”的原意,因“種子”一詞,只是聯想到年輕而好讀書者,就片面了。


宋朝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卷十一中說:“周益公言:‘漢二獻皆好書,而其傳國皆最遠。士大夫家,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另一位宋朝人周密也說過類似的話:“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齊東野語?書種文種》)爾后,以“讀書種子”指代世代相傳的讀書人。《明史?方孝孺傳》稱:“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當時慷慨赴死的方孝孺,四十六歲。1979年修訂本《辭源?讀書種子》,解釋得十分精當:“喻累代讀書之人,如種子相傳,衍生不息。”

“讀書種子”含有兩個層面的意蘊,一是指讀書破萬卷、腹笥豐盈并撰述不輟的人,二是指傳承道德、學識的人,如孔子門下“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便是最典型的例證。“讀書種子”又簡化為“讀書種”,清代人趙翼在《題女史駱佩香秋燈課女圖》詩云:“豈知深閨讀書種,也要專心度針孔。”這位“課女”的母親,便是“讀書種子”。

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所以綿延不絕,是因歷代皆有眾多的“讀書種子”。他們人格高尚、學養淵深,同時又誨人不倦以傳薪火。在清代王啟源編輯出版的《曾國藩日記類抄》一書中,有“壬寅十一月”一則,談到讀書與修身相結合的人,才能成為最好的種子:“谷之堅實也,乃所以為始播之種子也……此中無滿腔生意,若萬物皆資始于我心聲,不可謂之至靜之境也。”

章太炎可稱為“堅實”的“讀書種子”,既學富五車又多傳世之作,門下弟子甚眾,且卓然立世者不少。1906年至1911年他避難日本東京,并開壇講學,“當年聽講的學生中,日后多有出類拔萃者。”(陳平原《學生記憶中的“講學”》)如黃侃、錢玄同、朱希祖、許壽裳、魯迅、周作人等,此中的數位,后來又成為北京大學及其他名牌大學的傳道、授業、解惑者。黃侃稱為“章門頭號大弟子”,“在治學方面,他主張‘師古而不為所囿,趨新而不失其規’,‘以四海為量,以千載為心,以高明遠大為貴。’他平生圈點和批校之書多達數千卷,全都一絲不茍。他在文字、音韻、訓詁方面的學問遠紹漢唐,近承乾嘉,把聲韻結合起來研究”(王開林《大變局與狂書生》),從而取得驚人實績。晚清著名經學大師王闿運,湘潭人,讀書、著述碩果累累,同時“為出所學以教后進……成材甚眾。”(《清史稿》)僅湘、鄂兩省,聞名于世的弟子就有:廖平、岳森、楊銳、楊度、楊鈞、楊莊、胡從簡、宋育仁、劉光第、齊白石……可謂桃李門墻,蔚為大觀。

當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足,大力倡導讀書,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我們每個個體生命的需求。祝愿有更多的“讀書種子”,生根、長葉、開花、結果,則春光秋色無邊無涯。



責編:周媛

初審:周媛   二審:夏義鳳   終審:易湘鋒

  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