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是一群熱心腸,也是居民身邊的“小暖爐”。
他們組成一個名叫“馬上幫幫團”的志愿服務團隊,走訪困難群眾、陪護孤寡老人……8個月來,在天元區(qū)馬家河街道,他們通過定期志愿者服務,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
?成立半年已有志愿者1311名
4月4日,陽光里有了初夏的灼熱。在株洲與湘潭交界處的外省人員回株檢測點,郭春桃已經(jīng)穿著防護服8個小時。
這段時間,天元區(qū)設立多處檢測點,守護株洲“西大門”,郭春桃和“馬上幫幫團”30余名志愿者報了名。她負責引導下車人員出示健康碼的工作。
與郭春桃一樣,劉曼洋也是幫幫團的成員,她牽頭創(chuàng)立了為孤寡老人提供“愛心敲門餐”的志愿服務,為老人們做飯、陪聊,半年來,服務10余人次。
“從剛開始創(chuàng)辦時的幾個人,到現(xiàn)在義工已經(jīng)發(fā)展到1311人,最小的志愿者才12歲,年齡最大的有65歲。”“馬上幫幫團”的負責人劉賽說,在這個隊伍里,有學生、公務員、教師等各行各業(yè)人士。在街道的幫助下,提供扶老、助困等志愿服務,并形成“愛心敲門餐”等志愿服務品牌。
溫暖是他們的志愿底色
在“馬上幫幫團”的微信群里,寫著這樣一條群消息——溫暖、傳遞。
作為第一批入團成員,劉曼洋十分贊同“溫暖是可以相互傳遞的”,在她看來,不僅是身邊的志愿者朋友,與幫助過的對象也會成為家人。
劉曼洋最深的感觸,80多歲的孤寡老人劉文貴,獨自生活,生活條件極其艱辛。“老人家里很簡陋,冬天風一吹,屋子里冷得不能住人。”劉曼洋形容第一次拜訪的場景。
這一年,老人的屋子里漸漸暖了。志愿者幫老人修好了窗戶、也溫暖了老人的心。過年陪老人吃飯聊天、打掃衛(wèi)生成為志愿者們與劉文貴相處的日常。今年小年夜,團隊里20余人來到劉文貴家里,貼紅對聯(lián),并準備了豐盛的菜肴,陪老人過了一個暖心的新年。
抱著“溫暖”的初衷,“馬上幫幫團”的志愿服務越來越廣。他們這樣謀劃未來——將助力基層自治,鏈接高校資源,服務園區(qū)企業(yè),并形成“愛心敲門餐”“夜話家常”等志愿服務品牌,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過程中,打造出“馬上幫幫團+”的示范樣本。
責編:譚舒文
初審:譚舒文 二審:李毅哲 終審:于芳
來源:株洲高新區(qū)(天元區(qū))融媒體中心
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經(jīng)授權(quán)后,轉(zhuǎn)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