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株洲天元區深入推進“黨建領航·三社聯動”大行動,探索區域化黨建引領“三社聯動”工作機制,完善項目化助推“三社聯動”制度體系。該區100個社區(村)在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中取得了新進展,實現新跨越。
大嶺社區,作為天元區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24個示范社區之一,在“黨建領航·三社聯動”中積極打造新時代“紅心向黨 幸福在嶺”升級版“520”民生服務品牌,“一條學習路、一座初心亭、一面文化墻、一級愛心梯、一個同心圓”的民生目標逐步實現;“一個養老服務圈、一個創業就業夢、一個黨群同心圓、一個安居樂業區、一個幸福宜居嶺”的美麗家園正在圓夢。
全新的服務、人文、安全、宜居環境,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活力,確保了和諧穩定,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小治理”促進“環境大改變”
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棉紡廠,曾是株洲市屬出口創匯大戶、明星企業,產品轉型中遇到瓶頸,一度成為特困企業。面對老舊小區提質改造、1000余名下崗職工安置與困難居民救治幫扶、建設老年人養老服務設施、打造居民休閑健身場所與文化陣地等,這些都是社區治理的難點。
大嶺社區大力推動“紅心向黨·幸福在嶺”——積極探索解決特困企業職工民生問題、聚集小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模式,凝心聚力攻克了民生事項中一個又一個難題。
大嶺社區先后爭取株洲市、天元區政府項目資金惠民資金及多方募集社會各界捐款,相繼完成棉紡廠老舊小區4條道路的水泥硬化、小區排水管堵塞的疏通、小區綠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小區天然氣的入戶、小區消防和監控設施的安裝。小區23棟居民樓432盞LED節能燈、樓道120把“愛心椅”完成安裝;1-10棟池塘黑臭水體完成整治,以及水塘栽種水草、安裝噴泉,如今打造成為一方清心池、一個景觀點。
該社區協助招商引資近6000萬元,大力推動老棉紡廠的重生蛻變。他們促成“天紡農貿市場”建成并投入運營;引進民營資本把閑置廠房改造為擁有100張床位的養老服務場地,即將接納半失能或全失能老年人頤養天年;建成“同心健身廣場”、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主軸線的300余米長的黨建文化墻繪宣傳長廊,配置垃圾分類箱,這些都成為居民群眾辦事通往大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居民群眾進出小區的靚麗風景線……
“一段為民路、一把愛心椅、一盞暖心燈、一組智能眼、一方清心池”,這些都是近年來深入推進社區治理所解決的系列民生事項。正是這一系列的社區治理行動,小區人居環境得以不斷改善。
“小治理”促進“防控大保障”
轄區的株洲市中心醫院,是株洲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點之一,加上其醫護人員大多居住轄區的康馨佳園、中泰財富湘江等小區,轄區還有天紡農貿市場、天臺金谷工業園和特困企業棉紡廠小區、東鼎紫園等小區,疫情防控工作難度很大。
大嶺社區書記帶領6名社區工作人員、2名網格員,迅速成立以黨員、志愿者為主的疫情防控小分隊,與社區民警、協警、社區醫生一道,從元月23日(大年初一)開始,在戰“疫”火線沖鋒陷陣。
株洲市財政局,天元區財政局、城管局、民政局的機關干部下沉到社區中,一同堅守小區戰“疫”陣地、助力復工復產,還深入多家企業現場幫助解決困難、為小區值守人員多次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
防疫期間,社區志愿者劉智玲,也是轄區“玲玲米粉店”的老板娘,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部分護士和中心醫院附近的部分公交司機,免費送去愛心早餐,有時還配送水果等。她還承包起堅守小區路口的志愿者的早餐。像劉智玲一樣,既出錢又出力自覺投入戰“疫”的還有不少。
抗疫期間,在“敲門行動”上戶逐一摸排時發現,小區一些獨居、空巢老人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存在孤獨、失落心態,大嶺社區第一時間聯合物業公司等多方力量,開展孝老愛親送雞蛋活動,為小區65歲以上老人以及獨居、空巢老人,分別上戶送上“愛心蛋”,讓“三月三的暖風”吹散疫情陰霾。
“小治理”促進“脫貧大突破”
精準扶貧,扶貧、扶志、扶智的“三扶”有機結合,是大嶺社區在治理中兜牢民生底線、夯實民意基礎的一大發力點。他們圍繞“保障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環境整治”等,全方位筑牢治理根基,“多措并舉”助力居民群眾脫貧攻堅。
愛心幫扶弱勢群體。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安裝了心臟起搏器、喪失了勞動能力的棉紡廠下崗職工劉某某,其妻子唐某某又患上惡性淋巴癌,夫妻倆醫療費用高達20多萬元。大嶺社區黨總支號召轄區黨員群眾捐款,同時,向天元區申請特困人員托底救助,為劉某某享受了托底救助金15萬元。
大力打造“泰和同心公益協會”服務平臺,堅持“一對一、點對點”幫扶特困群體;以助學金、慰問金、慰問品等多種方式,分別幫助貧困學子、特困家庭、孤寡老人等2000余人次。
組織居民群眾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持續推動“心貼心、零距離”服務居民群眾,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多年堅持舉行大型義診及捐贈活動,對劉四明、劉友良、付辰崗等20戶困難家庭贈送運動服、運動鞋等。
最美志愿者87歲高齡的彭奶奶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多年在小區義務巡邏、協調鄰里矛盾,積極配合群防群治;最美活雷鋒郭銘,湘江河畔,救人不留名,英勇救下落水少年;最美媽媽殷春妮,以一顆平常心,十幾年如一日,細心照料無血緣關系的腦癱兒,創造愛的奇跡……
社區治理催生改變,服務創新產生蝶變??箵粢咔榈拇罂?,既是社區治理效能轉化為抗擊疫情的最新成果,又是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的一大促進。天元區100個社區(村)治理服務更趨落細落小、落到實處。
責編:張臻
來源:學習強國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