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最經濟、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當前,國內多地防疫形勢嚴峻,記者發現,我市老年居民的自我防護意識增強不少,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主動接種疫苗,不少社區和基層醫療機構也采取便民措施,將疫苗接種送進小區樓棟,打消高齡老人接種不便之憂。
截至4月26日,我市當日新增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10346劑次,天元區2384 劑次,排名全市第一,其中,該區60歲及以上居民就有587人順利接種新冠疫苗,刷新老年居民單日接種量。
"雙拼"組合:衛健+社區聯手出擊服務轄區老年居民
固定接種點、臨時接種點、送苗進小區、專車接送
4月26日一早,一群"大白"來到嵩山路街道橋北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攙扶著小區老人前來接種新冠疫苗。
101歲的許奶奶坐在輪椅上,由志愿者們抬著下了樓,測量血壓正常,血糖控制平穩。得知糖尿病并非疫苗接種禁忌時,許奶奶終于接種了首針新冠疫苗;同一時間,白鶴社區的書記陳紅梅正駕著私家車,來到轄區居民魏爺爺家中,接他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首針疫苗,"魏老爺子的子女上班都在外地,之前一直沒有接種疫苗,和他的家人溝通后,我們上門接他去打針,方便老人和居民。"
當晚,天元區的神農城廣場上,臨時疫苗接種點延長接種時間,一些正在跳廣場舞的中老年人也咨詢起接種事項,做起了健康體檢,不少人看到符合接種指征,有序排進接種隊伍中。
連日來,天元區60歲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種進入高峰期,社區、村部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通過"固定接種點+臨時接種點+送苗進小區+專車接送老人"等方式,優先安排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
4月以來,天元區根據地域和人群特征,城區和村鎮都進行了不同嘗試,有些小區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遠,老人出門不方便,社區就派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上門接送;有些老舊小區老人特別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組建專班,下沉小區集中為老人接種。每個接種現場都會配備專門的醫護人員對老人身體進行專業評估,接種后留觀滿30分鐘再送老人回家,社區網格員還會在當天晚上和第二天上午再次上門,查看老人是否有其他不適。
疾控專家:接種疫苗可降低重癥率和病死率
"60+"老人:從觀望到主動接種,防疫意識提高
4月25日,一場夏日陣雨下得正酣,天元區泰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不少老年居民接種完疫苗后邊留觀邊等待雨停。
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蔣小琴告訴記者,"這次上海疫情讓很多老年人意識到了打疫苗的重要性,打電話來咨詢和主動接種的人較以往多了許多。"
社區工作人員小陳最近一直在組織老年人接種疫苗事項,她發現,許多60、70歲的老人因為社交較多,接種疫苗的意識相對較高,但一些高齡老人認為自己很少出門,所以沒有必要打疫苗,這時候往往需要家人、志愿者配合一起做工作。
"勸說老年人是個‘力氣活’,需要社區人員‘無死角宣傳’。"天元區疾控中心負責人蔣茜告訴記者,"老年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較高。因此我們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老年人,盡快完成全程接種并接種加強針。"60歲以上人群如符合條件,也可選擇序貫加強免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很多市民認為,老年人不經常出遠門,就不需要接種疫苗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蔣茜說,不出遠門,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比如菜場、商場超市、老年活動室、棋牌室等是老年人聚集的場所,這些地方也是疫情傳播的高風險場所。同時,她也提醒:老年人如之前打疫苗曾發生過敏性休克或者喉頭水腫等嚴重過敏反應,或正在發熱,或處于感染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急性發作期,建議不接種。
責編:譚舒文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經授權后,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