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白嫩少妇激情无码-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

扶貧印記·海報⑤ |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底氣
2020-07-17 19:54:03          來源:紅網 | 編輯:王珈 |          瀏覽量:6378

如今正是小龍蝦肥美的季節,下午三點放蝦籠,第二天凌晨收龍蝦,這是何應馬近段時間的工作常態。2019年,村里為貧困戶安排工作,何應馬被安排到村里龍蝦養殖產業管理龍蝦,每月工資2200元。以前他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干農活,一年到頭賺不了多少錢。何應馬由衷地感嘆,“現在扶貧政策好,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除了我的收入,老婆有時候也會去村里泡菜廠工作。我們的家庭條件變好了,吃的種類多了,也更豐富了,如今過的就是小康生活。”

“希望明年能買一輛小車,把舊房子裝修一下……”王山紅謀劃著新的生活。2017年,王山紅的父親得了腦瘤,給父親做手術花了12萬,這讓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新的困境。了解到王山紅家里的情況,駐村幫扶工作隊找上門來,建議他在原有的黃牛養殖基礎上,擴大規模,并幫助他辦理小額無息貸款5萬元,還請了專家對其進行技術培訓指導。去年他養了10多頭牛,一共掙了7、8萬元。王山紅的老婆也在村里找到工作,當上了保潔員,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51歲的潘尚金,這幾年多了一個新身份——村里泡菜廠的股東,最初拿出7萬元投資,去年分紅近萬元。此外,家里還養了5頭老母豬,每年可以出欄小豬50頭,能賺7、8萬。他有時候還會去打零工,“女兒和母親都需要照顧,在還能做的日子里,我要多做一點,現在政府好,村里產業旺,我也更有底氣了。”

陳朵妹和丈夫周芳林常年在廣東打工,無法照顧老人和小孩,2019年,夫妻倆決定辭職回家。回家做什么呢?夫妻倆將目光聚焦在自己會的釀酒上,并得到了村里的支持。資金不足,辦理小額無息貸款;銷售難題,工作隊利用泡菜廠搭建銷售渠道,同時借助快餐加工和農村酒席銷售米酒。陳朵妹算了一筆賬:“每天能產300斤米酒,每斤5塊錢,每天的純收入大概600元,一年下來能賺10萬元。”

麥子園村泡菜工廠里,蔡雪金細心地擦拭每一個泡菜壇,這一個個大壇子里,裝的是村里的致富寶。對于蔡雪金來說,在家門口有一份工作便已很滿足,“兒子兒媳和丈夫在外面賺錢,我就在家里照顧老人和孫子,沒事還能在這里工作,為家里增加一點收入。”在麥子園村,和蔡雪金一樣在泡菜廠務工的人還有很多,去年,帶動30余戶貧困戶100余人務工就業,貧困戶人均增收360多元,村年人均增收1160元左右。

從100只到600只,增長的不只是鴨子的養殖數量,還有潘滿嬌的幸福指數。原本她家靠近高速公路用于耕種的地較少,家里收入不多,缺乏技術和資金的潘滿嬌需另想他法來改善生活狀況。政府鼓勵發展養殖業,潘滿嬌便嘗試小規模養殖;村里根據住房優勢,建議她實行規模化養殖。如今潘滿嬌積累了經驗,養殖的鴨子品質不錯,銷量可觀,每年靠鴨子收入近4萬元,這讓她的生活“有了奔頭”。

“生活一方面充滿未知,一方面又給出答案。”55歲的王小英堅信,生活的答案是可以自己解出來的。兒子在外做生意失敗回了家,孫子生下來眼睛看不見,這些困難都沒有打倒王小英,反而讓她更加堅強。201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她種植了203畝油茶,“政府給我提供了油茶苗,每年還補貼100元每畝的育苗肥,今年將迎來掛果,預計收入將會達到40萬。”同時,王小英也在幫助著村里的其他的貧戶困,一旦油茶地里需要用工,必定會喊上村里的貧困戶。

“歲數大了,不出去了,而且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很方便了……”61歲的周禮元常年在村里的柑桔園務工,每個月有2000元收入,他去年一個人在柑桔園賺了18000元。他的老婆也在村里的泡菜廠工作,加上家里種著田,每年也還有1萬多的收入,這些都讓周禮元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

永州冷水灘麥子園村,地處湘南偏遠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曾是有名的“失控村”“貧困村”,沒有優美的風景、沒有品牌化的產業,麥子園村的村民數十年如一日的貧困著。

轉變發生在2015年,麥子園村大力完善村級基礎設施,打通了機耕路,結束了常年不通路的歷史;修建水庫,建設維修了3條灌溉渠道,根本上解決干旱死角的問題;因地制宜,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村民們尋求發展的思想空前活躍。

2019年,麥子園村摘除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貧困戶基本實現了全面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2.6萬元。村民們錢袋子鼓了,幸福感也增強了。

責編:王珈

來源:紅網

  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