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白嫩少妇激情无码-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

明清時期的文字獄
2020-07-27 15:29:32          編輯:周媛 | 作者:袁楚湘          瀏覽量:6416

中國封建王朝為了穩定日益腐朽的統治,極力推行文化專制主義。凡被他們認為具有反抗傾向或觸犯其忌諱的表章詩詞,都會給作者招來災禍,輕者下獄,重則株連九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文字獄,以明清時期為盛。

據史書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文字犯諱而處死了許多文人。例如,徐一燮起草的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為世作則”之語。朱元璋認為:生者,僧也;光者,剃發也,這是嘲諷自己曾當過和尚。又認為“則”與“賊”諧音,是罵自己做過賊。于是,徐被斬首示眾。清中期,滿清皇帝和貴族為了維護其統治,變本加厲地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嚴防任何反滿思想和活動的出現。清統治者對讀書人的言行極為關注,嚴加防范,常常從奏章、書札、著述中挑剔文字,斷章取義,甚至故意摘取他們認為“有礙朝廷”的片言只語,羅織罪名來定罪科刑。史籍記載,僅康煕、雍正、乾隆三朝的文字獄就達七、八十起。如康熙年間莊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時汪景祺案、呂留良案;乾隆朝胡中藻、徐述燮案。不僅當事者因此獲罪而受毒刑,而且株連甚廣。

康熙二年,被罷官后想邀功以重新起用的知縣吳之榮向朝廷高密說:莊廷鑨刊刻的《明史》“多指斥昭(清)代語”。因此莊廷鑨被開棺戳尸,作序者、刻印者、校閱者、售書者,以至藏書者七十多人被誅,充軍、發配的還有幾百人,其刑罰之酷烈,手段之兇殘,令人發指。

自此以后,清朝文禁森嚴,文字獄愈演愈烈。有次考官出題不慎,用了《詩經》中“維民所止”,就被認為涉嫌誹謗,攻擊朝廷。“維”“止”,是暗示“雍正”去頭,主考官查嗣庭被下獄,病死后又戮其尸。有的文人詩詞,被疑為含沙射影,懷念故國。如詠黑牡丹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被視為大逆不道;徐駿因詩中寫了“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句子而被殺。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在專制主義淫威下,許多讀書人怕因發議論、做詩文招來災禍,只好把治學為“經世致用”轉變成“消極避世”,從要求社會改革轉入“為考據而考據”,以免一旦獲罪,遭受凌遲、戮尸等殘酷刑罰,并且株連無辜,招致滅門滅族之禍。

正是由于封建統治者的倒行逆施,造成了封建社會末期政治、文化出現了“萬馬齊喑”的蕭條局面,禁錮、排擠了進步思想的傳播,束縛了科技活動的發展,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

如今這一切早已成為歷史陳跡。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中,我們應當與封建主義殘余不懈地進行斗爭,堅決維護憲法的尊嚴,切實保障公民權利不受侵犯。

責編:周媛

初審:王珈   二審:唐劍華   終審:夏義鳳

  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