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孫曉靜 李吉)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走進天元區的中小學校園,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室里,瑯瑯讀書聲不絕于耳;運動場上,孩子們奔跑、跳躍,盡情釋放活力;勞動基地內,一群群學生正揮汗如雨感受著耕耘的快樂……
回望歲月,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天元教育的“高光”十年。
十年來,天元中學、新馬小學、鑿石小學、泉豐小學、長沙市一中株洲實驗學校、蓮花中學等16所高規格、高標準學校拔地而起……46所中小學校呈百花齊放之勢。
十年來,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從2012年的2萬余人增加到2022年的6.4萬余人,家長用自己的選擇,闡釋了對天元教育的滿意度。
教育均衡、“雙減”實踐、體教融合、家校共育……每一個關鍵詞背后,都是全區教育系統用辛勤和汗水鐫刻“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生動注腳。
從起勢發力到跨越趕超,從守正創新到蛻變騰飛,在天元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天元區教育系統真抓實干,時刻銘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黨建為引領,以改革為先導,以發展為主題,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各種保障機制,全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迸發出無窮活力。
黨旗高擎 將教育溫暖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
黨旗所指,心之所向。
多年來,天元區教育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強根基,紅色教育如火如荼,黨建引領作用在各項教育工作中得到全面彰顯。
自2004年起,該區就建立了常委議教制度。近兩年,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以及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議定的教育事項多達58項。僅主題教育期間,24名區級領導便帶領52家區直單位,聯系22所鄉村中小學,完成65個學校“微心愿”。
下一步,該區還將實行“黨政聯校情 溫暖教育行”活動,21位區黨政領導“一對一”聯系區內中小學校,將在學校開展“四個一”活動,營造關愛教育的良好氛圍。
“學校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實現黨建工作同教育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和同考核。”該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龍超俊介紹,全區持續深化“動力先鋒”品牌創建,推進“黨建+教育融合”,積極打造“一校一品”。
目前,涌現了栗雨小學“紅色領頭雁”、新馬小學“行知相悟·黨旗飄揚”、白鶴小學“上上初心·致遠育人”等一批有特色、有影響力的黨建品牌,實現了黨建和教育教學的同頻共振,帶動了黨支部建設質量全面提升。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市委、工委(區委)關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有關部署,推進株洲市“動力黨建·活力家園”建設,圍繞“營造活力高新、建設現代天元”目標,充分展現天元教育人的風采面貌,該區教育系統打造“幸福鄰里情,教育溫暖行”黨建品牌,28個學校黨組織陸續進駐所在社區、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站),千名黨員教師率先垂范,在40個聯絡社區、109個小區開展志愿服務,服務居民人數2萬人次。
近年,該區成功創建了全省中小學校黨建示范點和全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黨支部“五化”建設100%達標。
投入大手筆 從“有學上”變為“上好學”
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到現代化多媒體設備、網絡教學;從磚瓦房、泥土地,到高標準教學樓、塑膠操場;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邁向均衡發展、特色發展新臺階,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十年來,優質教育資源在天元區實現裂變倍增,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的美好愿望正變成現實。
始終把教育投入作為民生工程“第一投入”,對教育怎么關注都不過分,怎么投入都不過分。近年來,該區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公共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鄉村弱、城鎮擠”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擇校熱、大班額”難題被強力解決,“放學早、接送難”等愁心事被逐一突破。
“一所所高質量新學校拔地而起,滿足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到好學校的需求,老百姓對教育發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強。”親身經歷了天元教育長足發展的天元小學校長劉容忍不住感慨。
據統計,十年來,該區累計投入超過35億元,新建天元小學、新馬小學、菱溪中學、白鶴菱溪小學等16所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學位近3萬個。區內2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順利轉為公辦,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600個。
2020年,該區“大班額”實現全面清零,破解大班額經驗在全省推廣。此外,該區把辦好鄉村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出臺《關于學習瀘溪縣教育改革經驗進一步提升天元區農村教育發展水平的意見》,對鄉村教育“高看一等、厚愛一層”,打造出鄉村教育優化提質的新模板。
近兩年,共投入2272.7萬元對鄉村學校進行改造提質,率先在全市實現鄉村200M教育城域網,無線網絡全覆蓋。2020年起,評選出7所“天元區最美村小”,每所村小連續三年每年獎勵5萬元,其中3所獲評“株洲市最美村小”,儼然成了鄉村學校中的品牌。
“五育并舉” 助力學生人人出彩
“1、2、3,比賽開始!”先穿針引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3個紐扣的縫制,走線要直,間距要均勻,每個扣眼必須經線穿過3次……近日,新馬小學的“小裁縫、扎辮子”生活技能大比拼分外激烈。
這只是全區“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縮影。白鶴小學、天元小學書法藝術進校園、三門中心小學武術課程、濱江小學戲曲傳承……全區各學校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百花齊放。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該區率先構筑全面覆蓋城鄉的課后服務體系,各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減負提質”工作進一步提升。
針對家校共育這一熱點話題,該區率先將家校共育納入十大民生實事,依據“區域統籌、學校主導、家庭主體、社會支持、整體推進、點面結合”的實施原則,選取了10所試點中小學家長學校。
“全區46所義務教育學校都配有法治副校長,全部來自政法系統。”該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張彥表示,各校還依托社區家長學校,采取小時段、小課堂、小故事“三小”模式,通過黨員領學、典型帶學、專家講學、互動促學的“四學”模式,積極開展社校共建活動。
體育、美育建設也是多點開花。該區大力推進“體教融合”,成功申報湖南省校園足球試點區,建成國家級足球特色校13所、籃球特色校5所、排球特色校1所、冰雪運動特色校1所和市級游泳教育試點校13所。“三獨”比賽、藝術展演等學生參與率達100%。涌現了建寧中學“建寧之夜”、濱江小學才藝秀等藝術品牌,天元小學等獲第二十四屆全國戲曲小梅花金獎。
強師資 教育隊伍煥發生機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據悉,該區專任教師總量從2012年的1201人增加到2022年的3502人,增幅達191.59%。專業優質的師資隊伍為天元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也為全區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星火 火炬 燈塔”三大培訓計劃,構建起覆蓋人人,貫穿教師職業發展始終的三級研培體系。開展后備干部班培訓,選拔出2批次98名青年干部,以培育優秀后備干部為突破口,全面落實打造“三個高地”、推進“干部能力提升年”工作,已有19名后備干部走上了校長、副校長等領導崗位。
近年來,該區教育系統多人獲評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培育了株洲市名校長工作室、市名教研員工作室和市級學科基地13個,涌現出120名市級學科帶頭人和61名區級學科帶頭人。
為了激發更多高層次人才對區域教育發展的引領作用,該區專門出臺了《天元區教育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實施辦法》,對任期內優秀人才予以重獎,第一、第二、第三層次人才考核優秀分別可獲得1萬元、8000元、6000元獎金。
歲月鐫刻初心,奮斗定義時光。天元區先后成為“湖南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十三五’教育科學研究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示范區”“湖南省平安校園建設示范縣市區”,獲得“湖南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湖南省教育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教育督導體制改革經驗在全省作為典型優秀案例交流。
如今,站在二十大的新起點,天元教育人正以敢為人先的姿態,砥礪奮進,在教育這張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民生卷”上寫下更生動的答案。
責編:李吉
初審:李吉 二審:18073324259 終審:于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