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年前,他是原棉紡廠里的“小作坊”。16年后,他的技術領跑國內鉆掘類硬質合金行業,已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
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株洲肯特硬質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洲肯特)。他依靠不斷進取的創新能力和久久為功的專研精神,在專業領域攻城略地。
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時間來到2006年。張國順離開了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與幾名初創成員創立了株洲肯特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硬質合金被譽為工業的牙齒,其產業鏈較長,與國民經濟關聯度較大。
從哪里發力?張國順立足專精特新,選擇在硬質合金的細分行業做精、做專。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
在株洲肯特,產品研發部是企業架構的核心,其建立了圍繞礦山開采合金、硬巖銑挖用合金、超硬材料復合片基體、工程應用類合金、油田牙輪鉆合金及專用精密數控刀片等相關研發能力的研發中心。
技術創新,人才是關鍵。株洲肯特先后引進40多名各級各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并聘請赴國外留學深造的技術專家,為公司的質量控制和新品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司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左右。”張國順介紹,公司已擁有12項專利技術,產品已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諸多空白。
目前,該公司的深井鉆探用硬質合金、超粗硬質合金及硬質合金材料復合基體,被列入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新材料產品目錄;應用于油田開采、礦山掘進及橋梁隧道建設等方面的硬質合金產品,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技術含量,在國內同行中均屬于領先水平。
今年銷售收入預計可突破4億元
十一長假剛結束,張國順就收到一個好消息,“今年前9個月,公司已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可突破4億元。”
“成績來之不易,這得益于企業一次又一次的技術升級。”張國順感嘆。
2009年,十幾平方米的廠房無法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株洲肯特搬進硬質合金產業園的標準廠房,擴大了企業規模,改進了生產工藝,完成第一次技術升級。當年,企業年銷售額即實現了翻一番。
2018年,株洲肯特遷入肯特工業園。
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一次,株洲肯特對硬質合金老系統進行全面改造,使公司生產裝備和工藝技術整體水平上了新的臺階。公司當年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之后保持著30%以上的復合增長。
近幾年,株洲肯特開始從“制造”向“智造”轉變,先后投入3億元購置先進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基本實現自動化。公司的硬質合金產量也在穩步增長,由最初的年產幾噸增長到如今的年產1000噸。
憑借硬實力,株洲肯特與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等“中字頭”國內行業龍頭企業“交朋友”,在油田開采、礦山掘進及橋梁隧道建設等領域,其產品都發揮了關鍵作用。“肯特牌”也逐漸享譽全球,產品遠銷德國、英國、芬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
【轉載自《株洲日報》2022年10月12日《砥礪篤行寫芳華——株洲民企品牌系列報道之三》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劉芳 通訊員/王海艷】
責編:曹鈺
初審:陳緒軍 二審:陳緒軍 終審:于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