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白嫩少妇激情无码-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

“貴人”的幫扶答卷——記南華大學駐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工作隊隊長鄒海貴
2020-08-26 09:30:31          來源:湖南日報 | 編輯:王珈 |          瀏覽量:3866

湖南日報記者 龔雅麗

通訊員 彭競蘭

2018年3月,南華大學教授鄒海貴帶著2名同事,來到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開展駐村幫扶,成為村里第一書記。

教書匠來扶貧,是紙上談兵還是蹣跚行路?

2020年8月21日,鄒海貴拿出厚厚幾摞材料,笑著向記者展示:“這就是我的幫扶答卷!”

申家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6.3%降至去年的0.3%,成為湖南省壯大集體經濟示范村,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整村脫貧。

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干部考察中,鄒海貴獲得好評。

行10萬里路,傳授技術“拔窮根”

走進申家村,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掛在村民臉上的笑容。這種發自內心的精氣神,讓人如沐春風。

“村里邊來了文化人,辦了講習所,邀請專家帶著我們學知識、鉆技術,做新時代農民。”貧困戶張新梅說。

“創辦申家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最初源于村民對工作隊的不信任。”鄒海貴介紹,工作隊剛進村時,村民們認為教書匠搞不好扶貧。鄒海貴走訪發現,申家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許多村民在煤礦關停后,沒了活計,懶漢盛行。扶志、扶智、扶技,是大學所長。于是,申家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應運而生。

“我的養雞技術就是從講習所學來的。”2018年6月,康雄光抱著試試的心態參加養殖培訓班,知曉他有養雞想法,鄒海貴不僅幫他建養雞場,養了800只雞,還與南華大學對接,給他當起了送貨員,當年純收入超過3萬元。村民們錢包鼓了,笑容也多了。

“扶貧不是做慈善,不能養懶漢。”鄒海貴募集資金6萬余元,作為“幫扶公益金”,按照分類實施、強化獎勵原則,統一采購生產物資幫扶貧困戶、獎勵“勤勞致富”典型與貧困學子。

兩年來,鄒海貴總是開著車四處奔波,10萬里車程跑出了村民重拾的信心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促10年進步,守護健康“治窮病”

順著山路盤旋而上,大約1小時車程,抵達海拔686米申家村村部。村部旁,一座嶄新的村衛生室格外醒目,老村醫康漢村正在診斷室給65歲貧困戶吳勝軒診病。

“以前沒想過,有一天會坐在舒適寬敞的空調房給人看病。”談起村衛生室的變化,康漢村總有說不完的話。

申家村有53戶貧困戶,其中一半以上因病致貧。以前村民看病,就在康漢村20平方米的土磚房里。醫療條件差,村民有點小病就拖著,最后小病拖成大病。

為了解決村民看病難,那段時間,鄒海貴經常熬夜整理申請資料,反復對接職能部門。終于,爭取到80萬元資金,為村里新建一個150平方米的標準化衛生室。

“他辦公室的燈,經常從晚上亮到白天。”村黨支部書記吳以呈說,村部衛生室施工期間,鄒書記勞累過度背部出現膿腫,但放不下衛生室改建工作,于是背著引流袋忙前忙后。

針對申家村29名因病致貧貧困戶,鄒海貴找到南華大學張灼華、姜志勝等多名醫學專家,擔任他們的幫扶責任人,對癥下藥。對于不方便取藥的,鄒海貴和隊員們免費送藥上門。

“除了送藥,鄒書記每次來還會給我帶點米面糧油,陪我嘮上半天,鼓勵我好好養病。”貧困戶吳展說。

不僅如此,鄒海貴積極與南華大學對接,推動創建古塘鄉健康扶貧基地,組建支醫團、開通遠程診療、免費培訓村醫。“鄒書記用兩年時間,推動申家村乃至整個古塘鄉衛生健康事業向前邁進了10年。”古塘鄉衛生院院長吳勇湖說。

得10分好評,崛起產業“摘窮帽”

溪流淙淙,晨霧繚繞,申家村生態果園散發出陣陣清香,金秋梨和黃桃分山而棲,互相問好。機耕道旁,格桑花迎風而舞。

“基地現有200畝金秋梨,100畝黃桃。目前,黃桃已掛果,明年就能進入豐產期。”鄒海貴說。

申家村以前沒什么產業,村民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留下帶不走的產業,是鄒海貴心頭的一件大事。適合種什么?養什么?鄒海貴召集大家一起合計。

申家村土壤天然富硒,利于種植特色作物,發展富硒產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2018年,鄒海貴制定《申家村產業發展規劃》,采用“合作社+農戶”方式,先后投入近300萬元,建設300畝生態果園、富硒稻米加工廠、稻田養魚基地和走山雞養殖場,“一主三輔”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僅一年多,申家村增加村集體收入近20萬元,順利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

大米有了,雞也有了,瓜果逐漸成熟,鄒海貴化身義務銷售員,積極推進“以購代捐”“以購代幫”方式,建立農產品銷售微信群,并與南華大學后勤集團簽訂購銷合同。

臉龐由白轉黑,鞋子由新變舊,鄒海貴用腳丈量土地,用專業與汗水提交了一份泥土味十足的“幫扶答卷”。

■考察調研手記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干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干部,為基層干部加油鼓勁。

考察調研組到漣源市申家村走訪調研,當地百姓說起鄒海貴,無不交口稱贊。鄒海貴舉辦的“申家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幫助村民“富腦袋”;聯系南華大學捐獻的醫療設備與村醫培訓,給村民“強身體”;發展穩得住、走得遠的好產業,帶領村民“奔小康”。

考察調研組組長伍英說:“鄒海貴對待扶貧工作是百分百投入,成效顯著,基層干部群眾對他贊譽有加,稱他是申家村的‘貴人’。”

責編:王珈

初審:王珈   二審:唐劍華   終審:易士強

來源:湖南日報

  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