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來襲,許多教育工作者投身社區一線戰"疫",成為一名志愿者。他們有些人上完網課就化身"大白",有些人用所學專長助力社區抗疫,有些人時刻牽掛著特殊群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天元教育人。
從"三尺講臺"走向"流調一線"
兵貴神速,流調工作就是與病毒賽跑,每快一分鐘,病毒就少一分繼續傳播的可能。
11月3日,自接到區疾控中心招募流調志愿者任務后,天元區隆興中學、隆興小學、天元小學20名黨員教師迅速響應,積極參與流調工作。老師們在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的培訓下,迅速掌握流調工作知識,一個個不眠夜、一次次電話連線、一份份流調報告……數日來,均連續工作到凌晨兩點多才下班。
來自隆興中學的彭瀚說,為了打贏這一場疫情阻擊戰,我們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電話詢問""報告提交""密接排摸"……一系列流程只為第一時間精準定位疫情傳播風險人員和點位,跑出我們株洲的"加速度"。我們深刻感受著疫控人員的辛勞,面對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他們夜以繼日24小時作戰,喉嚨嘶啞也顧不上喝一口水,只為比病毒跑得更快一點……
"夫妻檔"教師忙碌在社區一線
為所在社區的數百位居民服務,組織封控期間居民核酸檢測、社區日常巡邏等工作,是李劍勇的工作日常。李老師所在的社區在社區群里發布黨員干部志愿者招募活動后,他率先在群里接龍報名。
除了白天的抗疫工作,晚上的他和白天一樣忙碌。作為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和音樂主管,李老師還負責學校"停課不停學"工作,晚上組織部門教師、各教研組開線上視頻會議,敲定線上教學方案。"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希望用藝術的力量給學生們增能,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們會戰勝疫情,迎來更美好的明天!"李老師說。
協助小區進行核酸檢測的李老師
而李老師的愛人,也是一名教師。昨日,天元教育系統向全區中小學教師招募500名志愿者,她也率先報名。今天不到7點,她就到了所分配的菱溪社區,第一時間投入社區緊張工作,盡心盡力做一名稱職的疫情防控者。她說:"作為一名教師、一名青年志愿者,盡力為社會作奉獻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同時也倍感自豪與驕傲。做有意義的事情,青春無悔!
請家長放心,孩子們在學校一切都好
天元區建寧實驗中學、白鶴學校等5所學校均有不同數量的寄宿生,疫情以來,如何保障留校學生的生活、健康,讓家長放心?
11月2日凌晨,5所學校行政人員緊急召開學校疫情防控及相關工作研判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和靜默期間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部署安排。打破留校人員部門、職責、權限邊界,幾所學校成立"教學團隊""管理團隊"和"保障團隊"等,老師們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想方設法調節豐富留校師生生活。
留校的食堂師傅每日早早備好食材、制作可口餐食,講究營養均衡搭配,為留校學生提供美味的一日三餐,暖胃又暖心。白鶴學校的學生小張因家住炎陵,無法回家,想念爸媽的小張心情有些低落,宿管卓阿姨便臨時充當起暖心的"家長",用媽媽般的溫暖呵護著小張。
留校學生的生活狀況,一直牽掛著分管教育的副區長黃志斌、教育局局長龍超俊和班子成員的心,幾乎每日他們都在繁忙的防疫工作之余,抽出時間去學校看望孩子們,要求他們做好自身防護,聽從老師的安排,合理作息,鍛煉身體,每天和父母視頻,讓父母放心……
平均年齡52.9歲的教育局機關志愿者
天元區某小區被列為風險地區后,區教育局機關迅速組建了30余人組成的隊伍奔赴現場,協助社區開展工作。按照相關要求,管理單元門禁,協助開展核酸檢測、運送物資……曾經也是一線教師的她們用實際行動凝聚起共克時艱的"正能量",筑牢"安全屏障"。
據了解,本次疫情以來,天元教育有800余名教師志愿者參與防疫工作,其中有600余名黨員教師,他們率先垂范,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志愿者精神,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防",匯聚起同心抗疫的教育力量。
?
責編:鄒林
初審:鄒林 二審:李毅哲 終審:于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