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小家為“大家”,最美“寶媽”志愿者
“喂,你好,我們這邊是……”11月7日深夜,株洲市天元區疾控中心,一位教師志愿者一邊凝神打著電話,一邊用筆快速在紙上記錄著,生怕漏掉每一個細節。她是來自天元小學的黨員教師楊曉靚。
3日上午,區疾控中心向教師隊伍征集志愿者,天元小學8位教師主動請纓,率先加入了流調工作志愿者隊伍,楊老師就是其中一位。核實人員信息、摸排病例關聯的密接者與次密接者清行動軌跡,需要花費不少心力,需要比其他工作更多的細心和耐心。為了更快、更精準地完成任務,她挑燈夜戰、分秒必爭,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
作為一位寶媽,孩子還不到一歲,正是需要她陪伴的時候,但大“疫”當前,她“疫”不容辭,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黨員教師的擔當。
疫情面前,
誰都不是局外人
天元區火炬幼兒園教師彭飛家住蘆淞區荷葉二村,看到小區群里發布志愿者征集令,彭飛第一時間向社區報名當了志愿者,積極參加小區抗疫宣傳、輪值,還和醫護人員一起前往高風險區一家一戶上門核酸檢測?!澳銈冃量嗔恕薄爸x謝你們”……每當聽到居家隔離的居民一句句貼心的話語,彭飛心里都覺得很溫暖。
“疫情面前,誰都不是局外人,作為黨員,必須沖鋒在前。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疫情一定會早日過去!”彭飛說。
因為學生是密接者,建寧中學肖佩蓮老師也居家隔離了一周。在居家隔離的7天,都是社區人員帶著“大白”上門來做核酸,有時是早上八點,有時是晚上十點,總是急急忙忙來,匆匆忙忙走,看著他們奔波的樣子,肖老師覺得很心疼。在居家隔離解封后的第二天,她就報名參加了社區志愿者工作。
八點集合,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她全身套上了薄薄的但不透氣的防護服,戴了專門的防疫口罩、防護面罩和醫用橡膠手套。在社區人員的指導下,她負責小區核酸檢測的“信息掃碼”工作。一開始還好,可兩個小時后,天氣開始熱了,衣服里面的熱度直線上升,全身冒汗,呼吸難受。因為不方便擦拭或脫換衣服,直到掃碼完最后一個需要檢測的居民,她才開始脫下防護服。
“能夠得到社區人員的信任,當一回抗疫‘小白’,是我的運氣。能幫助防疫人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是我的福氣。相信,微光共聚,定能成就更強的抗疫力量?!毙だ蠋熣f道。
我的“家園”
我來守
“請還沒有做核酸的人員,下來做核酸啦?!?br>
“請各位提前打開健康碼?!?/span>
“請各位居民不要隨意走動,居家隔離,居家也是抗疫!”
疫情爆發后,走到小區哪里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就是新馬幼兒園賴冰園長,她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為人民服務,只要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據悉,賴冰同志居住的家園小區是一所年歲較老的小區,后備力量年齡普遍偏大,她就跟隨社區的腳步主動下沉一線,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核酸檢測,守護門崗,流調工作,彰顯了天元教育人的社會擔當。
是媽媽,
更是志愿者!
“來,拿好采樣拭子……”11月7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區美的翰城小區正在進行核酸檢測。天元小學的郭俊老師作為志愿者,正在給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發放采樣拭子,掃健康碼。母子二人短暫同框的溫馨畫面,被周圍的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拍下,周圍的群眾也紛紛記錄下這動人一幕。
陪護丈夫的女教師
化身醫院最美志愿者
前不久,白鶴學校肖索尼老師的丈夫因病住院,其一直在醫院陪護。疫情來襲,同病房的一些老人因為來自蘆淞區,家人均隔離在家,無法進入醫院陪護,肖老師便主動承擔起了跑腿、點餐、取餐、接水的工作。
“84歲走路顫抖的老爺爺,70歲脊柱骨斷裂的爺爺,他們一次次真誠地說謝謝,謝謝…….讓我感動又心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看到這樣的情況,理應沖鋒在前,我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希望疫情早日退散?!毙だ蠋熣f道。
萬嬰幼兒園
志愿服務 擔當作為
責編:譚俊
初審:譚俊 二審:廖敏 終審:于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經授權后,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