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驚天動地的大行動,沒有豪邁激昂的語言,53歲的志愿者羅菊香身體力行地踐行著志愿者服務精神:社區哪里需要志愿服務,她就出現在哪里。自從在“新區志愿”APP注冊后,截至目前,她的志愿服務積分累計到637分。
同步參加兩個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
羅菊香戶口在馬家河街道新馬社區,最近幾年長期住在嵩山路街道佳美社區佳兆業小區,幫兩個兒子帶4個孫子,每天還要照顧一大家人的晚飯。按理說,她應該非常忙碌,顧不上參加志愿服務才對。不過,在羅菊香這里,這都不是什么難題。
△左一為羅菊香
羅菊香說,以前自己做生意,還要照顧孩子,每天特別忙,根本沒有時間去“為別人做點什么”。退休后,等幾個孫子都上幼兒園了,她終于有了些許空閑時間,所以就主動地加入社區志愿者服務隊。
近兩年,羅菊香積極參加兩個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我是一名黨員,新馬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義不容辭;就近參加佳美社區志愿服務活動,非常方便。”
哪里有需要 就出現在哪里
從夜間巡邏、關愛老人,到文明建設發放宣傳單等,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參加。“做志愿服務不僅僅是我內心的一種需要,社會也需要正能量,我所做的還微不足道。”羅菊香是一名熱心腸阿姨,總覺得幫助別人就是自己分內的事,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善、互助、進步”的志愿者服務精神。
“大姐,您最近身體怎么樣啊?”最近,羅菊香又隨著社區嘮嗑團的志愿者一起上了門,陪伴獨居老人耐心交談,與老人拉家常,使老人感情上得到滿足,心靈上得到慰藉。羅菊香說:“我也是50多歲的人了,和比自己大10多、20多歲的人交談更有話題聊。”她認為:“老人不僅需要良好的物質生活,更需要社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才是最好的助老。”
把志愿服務當成一種習慣
“放在誰身上,遇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伸手拉一把。”談及自己的志愿服務經歷,羅菊香總是輕描淡寫。在她的生活中,做志愿服務,已然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常態。
如今,羅菊香是新馬社區志愿者服務隊的副隊長。在她的帶動下,她身邊的很多親朋好友也成了志愿者。“我退休了,又是一名黨員,人嘛,還要有一種精神追求。只要我們大家都有一顆奉獻的心,這個社會大家庭將處處洋溢溫暖。”
責編:王珈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