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株洲高新區發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1-9月,株洲高新區GDP為343.9億元,同比增長2.3%,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拉動作用持續增強。同時,在“雙比雙看”競賽九月份月評比中,株洲高新區“比項目建設,看推進力度”排名株洲市第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眾多重大項目的全力推進,更離不開株洲高新區項目招引的強力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落地到地方,招商引資仍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
對于不靠海、地處內陸的株洲高新區而言,如何由單個項目招引,轉向以產業鏈建設、平臺支撐和生態圈優勢來吸引優勢企業?
不變的是主動靠前服務 前九個月,外出拜訪企業202次
壓力也是“動力”。在株洲高新區招商局投資促進科的工作人員們看來:“今年全國各個城市都有項目招引的壓力。這就要求我們比別的地方走得快,比別的地方服務好。”同時,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下飛機直接到企業拜訪,休息調整時間明顯減少”是“工作常態”。
特別是今年起,在實現項目服務和企業幫扶全過程、全鏈條、無間隙外,還整合國有平臺公司和產業鏈兩支招商隊伍,實行統一對接、精準研判、高層洽談,讓招商引資更加高效精準。以信創工程產業鏈為例,該鏈條有2名招商專員,均是電子信息相關專業畢業,且有一定相關經驗,在協助做好產業鏈外出拜訪企業的同時,也會為來株洲高新區企業考察作好全方位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預判項目情況,也會為來訪企業提供專業上的解答。
“誠意”是株洲高新區項目招引的關鍵要素。“主動靠前服務不僅讓企業感受到株洲高新區的誠意,也能讓企業更好地了解株洲高新區。”在采訪過程中,該區各產業鏈、區屬國有公司招商負責人不約而同提出的一個動作是——“主動靠前服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株洲高新區主要領導是我們接待的第一批拜訪客人。他們主動解決我們的憂慮,也堅定了我們落戶該區的決心。”新城控股集團副總裁汪涓曾坦言。走出去、請進來。前九月,株洲高新區外出拜訪企業202次,區主要領導、產業鏈辦負責人更是常常出現在異地的投資活動上,忙著推介分享株洲高新區各個產業的紅利。
這樣的努力,有了回報。9個月的時間里,一批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一批批項目陸續開工。“企業在選擇投資地的時候,選擇面很廣,但能繼續選擇在株洲高新區,正得益于我們主動靠前的服務。”高科集團產業發展部負責人,每年都要接待幾百家企業。“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主動靠前的服務讓項目招引更高效高質。”
轉變的是項目招引思路 以產業鏈思維,引領產業建設
產業聚集優勢明顯,在同一個園區,就是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處在左右廠房,就是產業的左右兩岸。在株洲高新區,這樣的優勢也正在顯現,產業生態圈已初見雛形。
今年以來,株洲高新區注重從項目招商向產業鏈招商的轉變,注重從各自抓向一體抓的轉變,將產業招商、產業鏈、國有公司、“四聯”干部等力量全部整合至各產業鏈,并率先在各鏈組建聯合黨委,一體化推進產業鏈建設,解決了合力不夠、過程脫節、政出多頭的問題,以產業鏈思維引領產業建設,形成10個產業鏈,進一步完善產業現代化結構體系。
這意味著,株洲高新區在聚焦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主戰場加強投資促進,聚力產業生態發展的同時,新興優勢產業,也將一同起跑產業發展賽道,形成自己的產業生態圈。這樣的思考在落地中有實際案例可循。今年前九個月,該區累計新簽項目97個,其中產業項目81個,完成年度目標的81%,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2個,5億元以上項目13個,10億元以上項目11個,引進三類“500強”項目3個。
在構建產業生態同時,合力抓項目,注重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更是今年項目招引的“新思路”。今年9月底,首屆農民豐收節圓滿結束。這是株洲高新區加強農業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南部鄉村振興的新樣板——不僅初步打響了石三門品牌,在節日期間,還成功簽約一批農業項目。未來,株洲高新區還將借鑒外地成功經驗,政府引導、科學組織、村民協作,實現景區風貌和都市農業的全面提質。
已落戶株洲高新區的企業“老樹發新芽”,也為項目招引帶來成效。立方新能源作為一家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技術綠色電池的新興技術型企業,今年該企業二期建設開工,并預計明年竣工投產。像立方新能源一樣,今年以來,株洲高新區通過做好溫暖企業行動,一方面讓“老樹”發“新枝”。促進株齒、宏達、鉆石切削、麥格米特、立方新能源等一批老企業留得住、做得強,又使其改造升級布局新項目。另一方面,助“新芽”長成“大樹”。通過全鏈條創新生態,火炬安泰、世鑫新材、中科南海、三新包裝、鼎創裝備等一批孵化項目日益壯大。
關鍵的是項目落地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幫企業做策應、解難題
每天,在新區招商工作促進微信群里,消息從未間斷。在這個工作群里,你可以看到株洲高新區每一位招商人,分赴全國各地,踏實、高效的為一個項目落地而努力。“壓力大,項目招引工作一直在路上。”株洲高新區一位招商人曾這樣坦言。
連日來,在采訪中發現,“為簽約項目服務好落地的同時,提升附加值已經成為新一輪項目招引行動的當務之急。”今年,針對項目更加高效、快速落地,株洲高新區有了新方法:建立健全項目建設分類授權、快速反應機制,對于重大問題,隨時召開入園決策委員會專題決策,快速推動一批項目落地。
這樣的思路轉變,也讓項目招引工作立竿見影。僅9月份,株洲高新區就有中南高科智能制造產業園等4個重點項目開工,首鵬匯隆、麥格米特汽車空調壓縮機及其配套部件等5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超額完成任務。
簽約落戶,如何讓企業更好落地,讓企業盡快投產?在外招引忙,配套要跟上。今年,株洲高新區加快建設“1+7+N”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湖南省首家智能自助服務大廳作用,175項行政審批業務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在項目配套上,繼續實施“名校入天元”工程,長沙市一中株洲實驗學校、株洲雅禮實驗中學、湖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相繼落戶,著力打造教育資源最優。
多分憂,株洲高新區率先頒布《株洲高新區(天元區)招商引資重點企業高管和“雙創人才”子女入學暫行辦法》,旨在解決這一群體子女入學需求,為所在產業鏈聚資源、為人才謀發展。同時,幫助株硬、株齒協調解決雙回路供電和二期配套用電等問題;幫助北汽、中車電動、火炬安泰等解決銷路問題。此外,株洲高新區堅持當好“陪跑教練”,積極推進“專特優精”等培育行動,20家“第一方陣”企業已申報湖南省首批細分市場“單項冠軍”,30余家“后備方陣”全力備戰下一輪。
做減法,株洲高新區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做到“減無可減、放無可放”。今年9月,湖南昌龍項目率先取得施工許可證,長沙市一中株洲實驗學校納入“拿地即開工”“兩招三辦”第一個試點項目,快速落地建設。
加速度,株洲高新區對近兩年仍未開工的重大項目進行再梳理,明確時限要求,加大協調和督促力度,力促盡快開工。
年底攻堅既是收官之戰,也是明年的蓄力之舉。株洲高新區也對下一步提出期待:“當利好政策、產業生態等企業重點關注的條件都具備的時候,我們自然更容易吸引到更多更好的項目落戶。”
責編:張彌郁
初審:張彌郁 二審:唐劍華 終審:夏義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