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歲的彭玉元很愛笑,一頭黑發和紅潤的氣色,一點也看不出她已經年到古稀。她有一顆柔軟的心,在路上遇見一位素不相識的盲人,她都會塞給對方幾十元。也是這位有著柔軟心的老人,從去年寒意四起的冬日起,做著暖心的事情——連續五個月,義務為一位中風的獨居老人馬超送飯,并為其提供幫助。
“有愛就會充滿溫暖。”彭玉元把這句話當做人生信條,并把它當做家訓教子女們,而她,也在這之中找到了一種滿足與快樂。
偶遇中風的鄰居,決定幫助他
1999年,彭玉元從汽車齒輪廠退休后不久,便和老伴一起,搬到了與女兒住處相近的天元區共和城小區。
平日里,彭玉元愛和小區里鄰居聊聊天,打打小牌,哪家有什么困難要幫助了,她總是頭一個知道,是小區里的“熱心奶奶”。
“我是在一次打牌中偶遇馬超的,才知道他現在情況很糟。”彭玉元說起半年前與馬超的偶遇,她的形容是“很意外”。
數十年前,彭玉元與馬超是鄰居,相互認識但并未深交,那會兒他們都住在荷塘區,馬超喜歡叫彭玉元“老姐姐”。再遇見時,馬超一句“老姐姐”也讓彭玉元倍感親切。只是當年那個正直青年的小伙子,已經略顯滄桑,并且中風。
彭玉元問了情況才得知,馬超租住在一個小平房里,短時間內連續兩次中風,導致他的腿腳不便,而且馬超獨居,一日三餐無人料理。也正是從那時起,她萌生了為馬超送飯的想法。
義務做飯送飯
潮濕簡陋的房間,屋內雜物堆積。在看過馬超租住的房子后,彭玉元的想法更加堅定,并很快得到了老伴和女兒的贊同。
就這樣,為馬超準備飯菜、送飯,融入到彭玉元日常的生活里。她這樣形容自己的一天,每天早晨起來,會問馬超這一天想吃什么,然后去菜場采購回來,并借用女兒的幼兒園食堂鍋灶為他準備飯菜,她想著幼兒園離他家近,這樣飯菜也不會冷得那么快。每一個環節,彭玉元都想好了,為的就是想讓馬超早些好起來。
當然,她也有忙碌而抽不開身的時候,但出門前,也會及時告知馬超,即使馬超在快餐店賒賬,彭玉元有時也會為他結賬。出太陽時,她還會幫著馬超把衣物拿出來,清洗晾曬。
“有愛就會溫暖”成為家訓
彭玉元的熱心,讓沒有收入來源、居于陋室的馬超心變得暖了。這個曾經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漢子,能吃上彭玉元送來的暖心飯菜,成為他這尋常日子里的最大期待。
“我現在和老伴的生活都還不錯,幫助別人,我覺得很開心。”彭玉元說起這些時,心滿意足地笑了。
“會有人說,天底下要幫助的人太多,你幫不過來的。”平日里,她也遭到一些質疑,但她看得很淡。“有愛就會溫暖。”她把這句話定為家訓。老伴也會同她一起去看望馬超,而女兒也支持著她。
“希望以后馬超生活能更好些,我也會更快樂。”彭玉元笑著說。
責編:唐圓圓
初審:周小影 二審:周小影 終審:周小影
來源:株洲新區客戶端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