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名片】
2015年,湖南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長城)落戶天易科技城,具備年產500萬臺整機能力,是中國長城最重要的計算機整機智能制造基地,2017年獲批工信部智能制造重大專項示范基地和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是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
依托中國長城40年PC制造產業積淀,湖南長城以“責任、擔當、實干、創業”的企業精神為引領,成功實現在國際3C市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發展。
【老總一席話】
湖南長城黨支部副書記、副總經理黃迎峰:
“責任、擔當、實干、創業”,是湖南長城秉承紅色初心,在全力拼搏謀發展的實踐探索中沉淀的企業文化精神,展現了長城人敢于挑戰、創新爭先、善作善成的精神面貌。
重任千鈞唯擔當。長城是國產計算機產業的一面旗幟,1985年6月,中國第一臺高級中文微型計算機長城0520-CH,就是長城自主創新的第一項重大成果,解決了當時微機無法顯示漢字的問題,被業界評為全球10大功勛計算機,是中國計算機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到了新時期,黨和國家賦予長城人新的使命,打造國家網信事業核心科技力量,堅定履行網信產業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的職責,為國盡責、為國擔當是鐫刻在長城人骨子里的基因。
8年來,湖南長城從注冊成立、建成投產、升級轉型、做優做強,到如今向著國際領先、國際一流的全球訂單服務企業目標發起沖刺,一步一腳印,一年臺階,就是因為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戰斗狀態,不等、不靠、不要,主動出擊搶機遇,自力更生謀出路。干在實處,湖南長城讓更多“不可能”變成“可能”,走出了一條從基礎核心硬件、整機到業務服務系統的創新發展之路。
【企業文化故事匯】
自主可控
成為網信產業的“國家隊”
中國長城,是中國第一代電腦品牌。
1985年,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微型計算機——長城0520-CH,就是長城電腦自主研制。自此,我國在計算機領域第一次擁有國際領先技術話語權。
隨后,“橫空出世”的中國第一塊計算機硬盤、中國第一臺顯示器、中國第一臺光筆圖形顯示終端……都誕生于長城電腦。
湖南長城,作為中國長城的子公司,最重要的硬件生產基地,秉承中國長城文化基因,堅持自主創新,實現自主可控,實力鑄造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中國夢”。
走進湖南長城,在智能制造生產基地,“責任、務實、創新、激情”“矢志筑基強芯,打造大國利器”“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等字樣懸掛在醒目的位置。
這是湖南長城一直秉承的企業文化,在這里,長城電腦讓計算機中國“芯”,寫好“自主可控”四個大字。
過去,我國信息化關鍵技術、設備大部分都依賴于國外進口,芯片、操作系統等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完全不受掌控。核心技術、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若不能自主可控,網絡安全無從談起。
“只有發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才能實現‘網絡強國’。”黃迎峰說,作為中國信息產業的“國家隊”,長城電腦義不容辭肩扛國家使命,這也是企業的擔當。從芯片到中間件,再到應用系統,完全實現“中國造”,筑牢我國數字化發展安全底座。
湖南長城嚴把質量關,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制造,每一個環節都追求精益求精。通過運用大量智能化生產設備和先進制造工藝,提升國產電腦品質。同時,為了實現標準生產,通過機械臂和智控設備完成70%以上的工序操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控制成本,保持競爭優勢。
奮力“闖創干”
打造百億企業
科技領域的國產化之路,注定是崎嶇的攻堅之路。
根據中國長城戰略發展規劃及出口業務需求,智能硬件事業部,作為湖南長城旗下承載國際出口業務新成立的事業部,從深圳移師株洲。
“轉移時困難很多,客戶并沒有帶過來,需要重新開疆擴土。”黃迎峰回憶,2016年到2017年,公司沒有業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湖南長城人主動出擊,進軍海外市場,拓寬國內市場。
在自主可控的發展道路上,隨著國內第一批黨政機關國產化替代完成之后,下一步就要往行業替代的方向發展,但龐大的數據和高可靠性的軟件替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黃迎峰舉了一個例子,醫療、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的國產替代過程就比較長。這些領域的替代,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行政命令,需要一個關口一個關口去突破,一個堡壘一個堡壘去攻克,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去占領。
短短幾年,湖南長城人硬是讓業績翻了十幾倍。原來深圳的國際業務只有一兩億元,湖南長城通過自身的努力,2021年做到30億元,讓國際業務在株洲取得長足發展。
這一年,成立才6年的湖南長城,用了65畝地,創造了60億元的產值,6300多萬元的稅收,出口業務在株洲出口創匯企業中排名第一。
疫情期間,很多企業生產受到影響,湖南長城的大客戶把多個地方的訂單都交給產線正常運轉的湖南長城。
春節前,生產線工人有400人,但過完年能夠回到工廠正常上班的工人只有200人。湖南長城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兵分幾路,前往高鐵站、火車站,甚至大街上,去尋找因疫情滯留在株洲的人員,動員他們留在株洲,來湖南長城上班。一周時間,湖南長城就召集了200多名工人。湖南長城抓住了疫情紅利這個機會,成為疫情期間,湖南企業化“危”為“機”的典型。
責編:殷娜娜
一審:殷娜娜
二審:徐鵬
三審:羅敏
來源:株洲日報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