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烘干機械化,大戶曬糧不靠天。立秋前后,天元區雙季稻示范片廣袤的田野上,機器轟鳴,顆粒歸倉。早稻收割接近尾聲,種糧大戶們通過糧食烘干機等設施設備,有效解決了曬糧難題,為糧食豐產、豐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次可以烘干2萬公斤稻谷,現在還有300多畝稻田的谷子待烘干。”在三門鎮種糧大戶吳愛珍的糧食烘干廠,記者看到烘干好的稻谷被整齊堆放在一旁,正在工作的糧食烘干機轟轟作響。吳愛珍說,有了烘干機,曬糧不靠天了。
一直以來,曬谷都是農忙時節種糧大戶的一大煩惱。“沒有購置烘干機之前,稻谷都是曬在路上,長達幾公里遠,下雨了,根本收不贏,急得團團轉……”吳愛珍今年種植雙季稻和一季稻達2300畝,過去的曬谷經歷,讓她很難忘。
李新良也是三門鎮的種糧大戶,今年預計收割稻谷500多噸。“今年產量還不錯,早熟的品種畝產400公斤,晚熟的品種能達到500公斤,兩臺烘干機日夜響不停。”近年來,李新良和兒子一起種糧,面積從400多畝,增加至1200多畝。從育秧到收割,全程機械化,效率大大提高。
現在有了糧食烘干設備,只需要提前設置所需的溫度、濕度和干燥時間,就可以24小時不間斷烘干作業。“既提高了烘干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露天晾曬產生的糧食損耗、雜質問題,提高了糧食品質,而且整個過程不受天氣影響,能使稻谷快速烘干、安全入倉。”李新良說。
近年來,天元區聚焦穩面積、穩產量、穩政策、保安全,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實現從水稻育秧、插秧、田間管理,再到水稻收割、烘干等環節全程機械化,確保糧食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責編:王珈
初審:周陽 二審:周陽 終審:王珈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