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湖家園小區干部工作隊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周末公益課堂活動。受訪者 供圖
“塵封”15年的沿街門面,8月重啟施工、順利招租;安置房小區里成立首屆小區黨支部,居民從此有了主心骨;聯合小區周邊教育資源,為孩子打造周末興趣學習園地……
今年以來,株洲高新區、天元區連續第二年選派410余名機關干部,開展“干部進小區”活動。聚焦民生實事“怎么辦”,社區資源“怎么用”,用真心和實干,向“零距離”服務居民,更近一步。
從質疑到信任 小區有了主心骨
?栗雨街道鑿石社區的瀚水栗源小區熱鬧起來,許多居民聚在社區服務站前閑談。年過七旬的居民錢新武說:“今晚要選出小區黨支部的第一屆班子,我們都來見證這一刻。”
瀚水栗源小區,建成于2008年,是天元區最大的安置房小區,26棟樓梯房,住有2600余人,小區普遍存在屋內漏水、外墻瓷磚脫落、低樓層下水道堵塞等問題,居民因此怨聲載道。但最近,居住環境和鄰里的心態都發生了變化,在錢老看來,小區現在的人氣旺了,人心齊了。
這樣的改變,發生在干部工作隊進駐小區之后。“年初他們剛來時,我們質疑過,對他們能不能搞好并沒有信心。”當選小區黨支部書記的王林輝說:“面對‘老大難’問題,干部工作隊沒有回避,而是一件件做下來,我們居民都看在眼里。”
這半年來,小區年久失修的路燈重新亮起,小區主干道修繕、僵尸車處理、下水堵塞等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由于小區四通八達,車輛刮擦、雜物間失竊等情況時有發生,今年5月底,小區還裝上了26臺監控攝像機;金華路的主入口還新裝了車輛閘門,并規劃小區車位,啟用了停車系統。
業主劉阿姨對井然有序、面貌一新的小區環境非常滿意,這個夏天,她帶著孫子常在小區里遛彎,她說:“以前隔壁的高檔小區都把車停我們這里,亂七八糟的還不安全,現在終于像個樣了。”
最近,小區閑置了十余年的沿街門面,也重新裝修發布了招租信息,王林輝介紹:“盤活這些門面,小區就有了‘造血’功能,今后產生的收益,可以用于小區建設,以及房屋質量問題的修繕。”他看到,鄰里們卸下了心防,對小區的自治有了信心和希望。
整合鏈接資源 提升群眾獲得感
“熙熙老師,今年你還會來給我們上課嗎?”9月2日,家住水岸春天的小學生寧寧通過微信,給天元區委組織部干部陳熙發來消息。
原來,陳熙在2022年“干部進小區”活動中,以自身優勢和愛好,為孩子們開設了小主持人口才班。今年,她所在的工作隊進駐嵩山路街道隆興社區的興湖家園小區,工作隊將開辦周末公益課堂的成功經驗,帶到了這個小區。
上周六,來自隆興小學的數學老師,首先為小區兒童帶來了一堂趣味數學課,興湖小區工作隊副隊長黃陳麗介紹,工作隊入住小區以來,聚焦小區特點和實際需求,匯聚黨員、樓棟長、志愿者、社區網格員、物業等關鍵少數群體力量,整合鏈接各方資源,持續深化小區服務,目前,已經在“一老一小”服務方面,獲得了居民的認可。
“工作隊利用周末和節假日,上門慰問探訪轄區里的困難群體,陪著失獨老人聊天、做飯。”隆興社區黨總支書記易光明說,工作隊還借助小區旁邊的隆興小學資源,豐富周末公益課堂,很快拉近了與居民的距離,“現在隆興小學的趣味數學、體適能課,還有熙熙老師的口才班,報名情況都非常火,課程的質量和形式頗受老百姓喜歡。”
今年以來,天元區的機關干部組成68支工作隊進駐老舊小區、城中村,深入開展組建小區自治組織、美化人居環境、幫扶困難群體等工作,通過組織活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等,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責編:周媛
初審:王珈 二審:王珈 終審:王珈
來源:株洲日報
下載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