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人員正進行實驗調試 通訊員供圖
這段時間,株洲南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閥門”)捷報頻傳,由該公司牽頭申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湖南工業大學共同參建的管道水錘防護技術與應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獲批;南方閥門成功入選第五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
不僅如此,央視《實業精神》欄目更是點贊這家株企,32年來一直堅持探尋城市水系統的研發“密碼”。市科技局工作人員感慨,南方閥門的核心產品如今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7.26%,排在行業第一位。
這個昔日不起眼的科小企業,是如何成長為行業“領頭羊”?
首款自研產品 至今仍在熱銷
作為城市的心臟和動脈,城市水系統“低調而隱秘”,但有時候也會變得“性格暴躁”,導致泵站淹沒、管道爆管、設備損壞,造成水資源浪費,甚至影響到城市生產生活和公共安全。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全國城市、縣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水量近百億噸,這大體相當于7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做好水錘防護,就成為城市管理的一道必答題。
何謂“水錘”?南方閥門研發人員介紹,這指的是水在有壓管道中輸送,由于閥門或者水泵突然開啟或者關閉,使得水流速度發生突然變化而產生的沖擊波,就像錘子樣敲打管壁。例如,日常中的開、關自來水就會導致水錘產生。早在2010年,國際水協就提出,水錘是導致管網老化和損壞的主要原因,并最終產生爆管。
在過去,業內主要通過安裝止回閥、電動閥和水錘消除器閥,來防止水錘的破壞,不僅操作繁瑣,效果也不理想。
1992年,成立伊始的“南方閥門”就提出研發新思路,將止回閥、電動閥、水錘消除器閥的功能集于一個閥門上,并確保效用。
經過5年反復的實驗與試用。1997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多功能水泵控制閥,一面世就深受市場歡迎,并一舉斬獲第90屆巴黎國際發明展銀獎。
此后,這款產品經多次改良優化,上市26年仍暢銷國內外,累計銷量超3萬臺,產值超過10億元。
一款競標產品 遠超歐洲標準
2005年7月,南方閥門迎來又一個高光時刻。
在長江三峽工程右岸電站及電源電站輔助設備系統閥門招標中,該公司力壓國內外十多家知名企業,中標第二標段“彈性座閘閥”,而此前已完工的長江三峽左岸電站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是國外以及合資企業產品。
這不僅意味著株洲產品打入技術要求極高的三峽工程,其過硬的質量還獲得了國際巨頭的矚目。經試驗檢測,南方閥門的競標產品,關閉壽命次數為5.8萬次,而歐洲標準為3萬次。
如今,在國內外城市供水工程、大型調水工程、建筑給排水、工業給排水、農業灌溉等領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白鶴灘水電站等上萬個泵站,都應用了南方閥門的水錘防護技術方案,經受住了各種嚴苛工況的反復考驗。
而這只是南方閥門在上百次競標中的一個縮影。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在市科技局等職能部門的幫助下,公司廣納賢才、注重研發,如今公司的研發人才、專技人才達到82人,占總人數33%,而研發投入占比常年保持在5%以上,為公司保持競爭力提供堅實基礎。
一個新建平臺 填補國內空白
如今,以輸配水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為核心業務的南方閥門,將眼光放寬到整個水循環系統中的關鍵節點,投資6500萬元建立的國際領先的東方水谷實驗室,通過院士專家組評審,已成為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泵管閥安全智能控制實驗室,率先引入海綿實驗室理念,未來將建成雨水、供水、污水三位一體的水生態治理實驗系統。
該公司還與荷蘭三角洲研究院、德國HST等技術領先企業開展創新合作,逐漸打造出新興的優勢產品,包括海綿城市建設、雨洪管理、防洪排澇等城市水環境智慧模型決策系統,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
南方閥門研發人員表示,基于大數據的系統實驗驗證,他們還逐步給供水泵站和管網裝上“眼睛"和"大腦"。
“‘眼睛’就是泵站和管道的水錘與空氣監測系統,時刻監測著供水管網健康狀態,而‘大腦’則運用水力模型的邏輯思維進行分析,對供水泵站和管道進行‘望聞問切’,有效從源頭預防水錘問題。”該研發人員介紹,目前這一智慧水務成果已在衡陽水務集團、寧夏水投中衛供水公司、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等項目中成功應用。
勇于嘗試,不斷突破。這些年,南方閥門先后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大禹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還參編或主編了4項國家標準、24項行業標準、11項團體標準。累計獲得了86項專利授權,國際PCT專利2項,國際專利2項,成果轉化率達100%,榮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
責編:張彌郁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